晉代古剎壽寧寺,位于寧?h城東五公里的港頭村,是天臺山佛教開基的首剎,是該省中日文化旅游線之一。
晉義熙元年(405)天竺(古印度)僧人曇猷乘楓槎(楓樹制的筏)從海上東渡,進三門灣白橋港登岸,上岸后,楓槎飄擱對岸,至今稱楓槎山(在港頭寺對面)。當時,曇猷感到口干,四周沒有談水,曇猷以禪杖戳地,白泉涌出,遂建白水庵。寺前今尚存曇猷石和白泉井二古跡。白泉井高出地面1.5米左右,但常年不干枯,村民也以此井做食用井。白泉井又名洗腸井,相傳曇猷之母懷胎,時經(jīng)蔥園,穢臭犯胎氣,飲了白泉井的水,能除去穢氣。佛門不食蔥蒜等五辛的戒律典故也出于此。
此后,曇猷沿寧海白溪進天臺山腹地,陸續(xù)創(chuàng)建了永福、柯山、石梁、赤誠、萬年、多寶、廣潤、清居等佛剎。成為天臺佛宗的開山之祖,建寺比天臺國慶寺早100多年(天臺國慶寺建于公元598年)。
唐代鑒真第四次東渡曾到此留宿。日文譯作白泉寺。該寺由于983-988年接送耷然、嘉因師徒,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口岸后,淳化元年(990)伺郎王化基奏請改名為壽寧寺,至道元年(995)宋太宗又遣內(nèi)侍斐愈賜給壽寧寺御書30軸以資褒獎。
宋代《赤誠記》中,壽寧寺為列寧海寺院第二名(僅慈云寺懺主遵式的-道場嵩教寺與此稱寺,其他44所稱院)。 此后,幾經(jīng)興廢。1958年遭火焚后,近年由臺州佛協(xié)會長,高明寺方丈覺慧法師重建一新,1993年8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F(xiàn)寺院除天王殿、大雄保殿地藏殿,三圣殿等主要建筑外,還建有東渡紀念堂,保存著當年東渡真身的釋迦佛象。
1999年6月9日,參加中日國際佛教旅游線研討會代表到此考察,一致確認壽寧寺是佛教傳向世界和中日友誼的重要紀念地。日本友人村上博先生在浙江省旅游局何思源處長等省、市、縣人士的陪同下,為“日本法濟大師耷然登陸處”石碑揭幕。使日中友好口岸重放光彩。
水車村:水車村地處躍龍街道東南方向,距街道辦事處約7公里,交通便捷。水車行政村由原上園、下園、港頭、金家山和蒲岙5個自然村組成,共有1561戶,5012人,現(xiàn)有耕地面積3719畝,山林面積11277畝,人均年收入約6000元。村莊四周青山懷抱,綠水縈繞,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村內(nèi)有許多旅游景點,非常適宜人們休閑旅游觀光,著名的壽寧寺就坐落在本村! 水車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