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宣城市 > 績溪縣旅游

績溪縣文物古跡介紹

石家村古建筑群
  石家村古建筑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績溪縣上莊鎮(zhèn)境內(nèi)。石家村傳統(tǒng)規(guī)劃意識濃厚,構(gòu)律規(guī)整,街巷縱橫筆直,有如棋盤,故有“棋盤村”之稱。石家村的建筑格局在皖南古村落中獨一無二,具有特別的保護價值。石家村是北宋開國元勛石守信后裔石榮祿于元末遷此建村,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村莊背山面水,民房皆北向,一則因地制宜,二示不忘甘肅祖先。村呈棋盤形,整齊方正,巷路縱橫,街巷用條石鋪成,其一側(cè)設(shè)有露明水圳。村莊西首有石氏宗祠;村前桃花溪清澈見底,拱橋橫跨溪上,街巷兩端皆設(shè)巷門,晨啟暮閉,宛若城堡。各戶庭院栽石榴樹,象征姓氏。村落后南山有祖墓,墓旁古松一株,名為“抱祖松”。祠前方塘半畝,中筑石壇,上植古柏翠竹。是為石守信帥印之象征。石家村現(xiàn)存古民居五十多幢,以魁星閣、成德堂、石家村1號、5號、12號、25號、42號、2號、35號、8號、13號、11號為代表,這些古民居是石家村人文內(nèi)……[詳細]
德錦汪氏宗祠
  德錦汪氏宗祠坐落在績溪縣伏嶺鎮(zhèn)德錦村村中央,建于清中期,清晚期進行了重修,2014年10月開始動工維修,現(xiàn)已基本完工。汪氏宗祠總占地面積為357.19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09.11平方米。汪氏宗祠由下堂、寢堂、偏屋、披廊組成,下堂與寢堂間設(shè)天井,天井兩側(cè)為廡廊,由北山墻中設(shè)門進入,門樓上 書-有“越國世家”字樣,披廊與偏屋間設(shè)內(nèi)院,由披廊前檐墻設(shè)大門通往,此大門為主入口,此門樓上 書-有“汪氏宗祠”字樣,門前是通德錦村村道。偏屋為前后二進,前進為廊,后進為廳,廳為二層,從照壁后上樓,廊廳間設(shè)有一小天井。偏屋前進東山墻中設(shè)有側(cè)耳門通東邊屋,現(xiàn)門洞已封砌,原制房屋已圮毀,現(xiàn)為雜院,由鄰居管轄。汪氏宗祠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宗祠內(nèi)的獅撐、駝峰、平盤斗雕刻精美,正廳的大梁上 書-有“大清宣統(tǒng)辛亥年,孟秋月重修榖旦”字樣 。德錦汪氏宗祠曾經(jīng)是中共績溪縣委舊址。民國23年5月,中共績溪縣委在德錦村汪氏宗祠成立……[詳細]
23、霞間窯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霞間窯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績溪縣華陽鎮(zhèn)霞間村南,已發(fā)現(xiàn)五處:姑嫂塘、對面窯、栗樹下、陳家灣和黃金坦,為古代窯群。霞間窯開創(chuàng)于五代,面積8000平方米,均豎向修建在土丘上,屬龍窯系。文化堆積層1—2米不等。其產(chǎn)品種類繁多,以瓷器為主,也有少量的陶器。瓷釉分青瓷和黑瓷兩種,施釉均勻,色澤晶潤,有細碎開片。胎色深灰,胎質(zhì)堅密。器型有碗、盤、盞、缽、執(zhí)壺、油壺、花瓶等;y裝飾以素面為主,一些碗、盤口沿刻成葵花式,壺身大多做成瓜棱形。執(zhí)壺的手上模印出帶狀花紋,造型和諧優(yōu)美。陶器主要有青釉陶、紅陶和灰陶。器型有碗、缽、盆、罐等。該窯燒造方法絕大多數(shù)器物用窯柱支燒,部分碗、盤等用匣缽裝燒。碗與碗之間用5~9個長條支釘托起,痕跡明顯。自霞間窯發(fā)現(xiàn)后,該縣又相繼發(fā)現(xiàn)了十畝園、巷口、湖里、梅樹坦、孔靈等窯址。這些窯燒造的產(chǎn)品與霞間窯產(chǎn)品大同小異。證明這里當時的制瓷業(yè)極為繁榮。2005年績溪縣政府對績溪西區(qū)進行開發(fā)……[詳細]
霞潭古建筑群
  霞潭古建筑群(鄒峨新宅、鄒柏林宅、霞潭造紙坊)位于板橋頭鄉(xiāng)廟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其中鄒峨新宅、鄒柏林宅、霞潭造紙坊三棟建筑保存較為完整,原為中共旌績縣委駐地之一。1945年,旌績縣委機關(guān)以此為基地,開展軍事活動及群眾工作,領(lǐng)導游擊戰(zhàn)爭,對研究霞潭紅色革命歷史,有很高的文物價值。鄒峨新宅位于板橋頭鄉(xiāng)廟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0平方米。一進三開間,單層,三和土地坪,人字頂,青瓦,整體無雕飾。外墻用紅磚壘砌,右側(cè)為廚房,已有部分倒塌。該宅曾是旌績游擊隊居住場所,門口的空地是練兵場。鄒柏林宅位于板橋頭鄉(xiāng)廟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積84平方米。一進三開間,單層,三和土地坪,人字頂,青瓦,整體無雕飾。外墻用紅泥壘砌,左側(cè)為廚房,已部分倒塌。廚房左側(cè)有42平方米的附屬房。曾為旌績游擊隊居住場所,門口的空地是練兵場。霞潭造紙坊位于板橋頭鄉(xiāng)廟山村霞潭自然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50平方……[詳細]
胡適故居
  胡適故居在上莊村內(nèi)。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建。是胡適先生父親胡鐵花所造的兩進一樓通轉(zhuǎn)式結(jié)構(gòu)。正屋南向,磚木結(jié)構(gòu),二進三間兩廂,“回”形通轉(zhuǎn)樓。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積350平方米。門面二柱單門一樓式,上嵌磚雕等。前庭有天井,兩旁有廂房,樓上為“通轉(zhuǎn)樓”,樓下是堂屋。后進為內(nèi)庭,欄板隔扇,精雕細刻,梁托上一對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門窗上飾以蘭花雕板,出自胡開文墨莊制模高師胡國賓之,返映出胡適“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的濃濃鄉(xiāng)土之情和立出風格。辟為庵堂。大門前和正廳上各懸著我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親題的“胡適故居”直,橫兩塊黑底金字牌匾。廳內(nèi)擺設(shè)如舊。門前黑底金字“胡適故居”橫額,下掛胡適中年畫像,兩旁對聯(lián):“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東西分列茶幾、靠背椅,壁間掛胡適直系親屬圖表。胡適先生當年結(jié)婚用的房間里,西部是胡適與江冬秀結(jié)婚房間,房內(nèi)有木床、桌、椅、櫥、凳等。特別的是一張“月宮床”……[詳細]
西山古民居群
  西山古民居群坐落在縣城西山頂南向一帶地方,為清代徽派建筑之精品含18、19、22、43、44號宅。章恒本宅地處西山43號。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占地面積194平方米,硬山屋頂,馬頭墻,抬梁穿斗并用,上下對堂法式,室內(nèi)的槅扇、斜撐和雀替都有很精美的雕刻,是清代鹽運大使章道基的官廳。章洪柏宅地處西山18號,坐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七間,占地面積380平方米。硬山屋頂,四圍封火墻,抬梁穿斗并用,三合土地坪。章志勇宅,地處西山44號。坐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占地面積105平方米,硬山屋頂,四圍封火墻,抬梁穿斗并用,三合土地坪。程玉庭宅地處西山19號。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占地面積190平方米,此宅上下對堂,中間設(shè)置天井,前堂為拱形軒頂,后堂為正廳,上下樓房,東西廂房,天井兩邊的過廂上層用木雕鏤空雕回紋、方格紋飾,屋內(nèi)的雀替、斜撐都有很精美的雕刻。200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詳細]
祝三胡氏宗祠
  祝三胡氏宗祠坐落在伏嶺鎮(zhèn)祝三村,坐東朝西,占地面積318平方米,為三進五開間,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前為歇山式五鳳樓、拱軒頂,中進的前部分為拱軒頂,后部分為人字軒頂,后進為上下二層,三合土地坪,前、后天井,-封火墻,祠堂內(nèi)的斜撐、駝峰、平盤斗雕刻精美,祠堂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歷史價值。1949年,祝三村發(fā)生了標志著績溪工農(nóng)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祝三整編,支隊主力400余人編成2個大隊4個連和1個地方連。第一大隊隊長舒夢熊,教導員戴吉祥;第二大隊隊長孫仲友,教導員王宗漢。一連由皖浙支隊原一連編成,連長陶榮,支書周逸;四連由皖浙支隊原二連編成,連長張勝和;五連由皖浙支隊原五連編成,連長陳德洪,支書汪明德;地方連由歙縣水南武工隊編成,連長虞秀坤。此外,尚有皖浙支隊直屬文工隊30余人,隊長朱凡、指導員黃士芳。胡氏宗祠為五連駐地。文工隊安排在高氏宗祠,為住宿兼排練場所,胡氏宗祠及門外廣場為整編部隊輪……[詳細]
上莊古建筑群
  時代:明至民國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上莊古建筑群主要包括胡適故居、胡適私塾、胡傳舊居、胡壽基宅、敦履堂、胡開文舊居和胡開文紀念館等古建筑。其中胡適故居建于清代,是胡適童年-及青年返鄉(xiāng)完婚的住宅,胡適先生在故居內(nèi)前后-了11個春秋;胡適私塾建于晚清,前后兩進,是胡適幼年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胡傳舊居建于清代早期,是一進三開間廳式建筑,是胡適父親胡傳出生和-的老宅;胡壽基宅建于晚清,是一棟集書法與雕刻于一體的徽派藝術(shù)建筑,胡壽基是胡適的學生,新華社記者,與胡適同族同宗;敦履堂建于明代,是上下對堂二樓通轉(zhuǎn)的建筑,同時也是上莊村現(xiàn)存唯一的一棟明代建筑;胡開文舊居建于清代,前后兩進,是我縣最先根據(jù)外地建筑式樣修建的洋式民宅;胡開文紀念館建于清代,是上下對堂二樓通轉(zhuǎn)建筑,是胡開文的嫡系后裔自建的紀念館,是一棟集建筑、審美、實用于一體的徽派建筑,被省內(nèi)建筑界作為研究古建筑的原始標本。胡適故居:坐落在績溪……[詳細]
太平軍攻城圖壁畫
  太平軍攻城圖壁畫位于安徽省績溪縣旺川。位于安徽省績溪縣旺川太平天國壁畫的一個支祠內(nèi),這座名“九思堂”的曹氏支祠內(nèi)曹立恒立建于清代咸豐年間,據(jù)有關(guān)資料分析,“九思堂”竣工不久,就成為太平天國將士的宿營地!熬潘继谩眱(nèi)的壁畫就是當時太平天國將士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寫照。這組壁畫,其中主要的是“攻城圖”據(jù)有關(guān)專家的考證和有關(guān)資料表明,“攻城圖”是太平天國將士攻克旌德的真實記錄。是太平軍戰(zhàn)士宿營九思堂時的真實筆跡。除攻城圖外,其他幾壁繪畫,也從不同側(cè)面謳歌了太平天國這場偉大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高高擎起、迎風飄揚的旗幟,聲勢浩大,威震天下的炮隊等,無不強烈地再現(xiàn)出革命戰(zhàn)爭的正義和戰(zhàn)斗力。旺川太平天國壁畫,發(fā)現(xiàn)于1951年2月。1961年9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撥款修繕保護,F(xiàn)館內(nèi)存有太平天國使用的大炮、大刀、銅錢、路憑、旗幟等文物。……[詳細]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家朋鄉(xiāng)石勘頭村中央。許氏宗祠面積為335平方米。該祠坐東南朝西北,面臨澗溪。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硬山式屋頂,-封火墻。方磚墁地。棱柱,丁頭拱,垂蓮柱,荷花駝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飾以雕刻。該祠系明中葉以前所建。是傳統(tǒng)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實為罕見。聽泉樓與許氏宗祠相隔十米許,占地面積30平方米,聽泉樓分上下二層,基腳呈長方形,面臨澗溪,設(shè)美人靠,并懸掛匾曰“聽泉”,歇山式屋頂,中部有腰檐,可登樓憑眺。其雀替、斜撐、駝峰飾以雕刻。面臨澗溪的兩大戧角上懸掛風鐸。為古村落石勘頭的“畫龍點睛”之筆。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皖政【1998】16號。保護范圍:宗祠及聽泉樓本體建筑外東、南、西、北各10米建控地帶:西北向本體建筑至澗溪河,東南向、東西向、南北向各20米![詳細]
石門太尉廟及古戲臺
  石門太尉廟及古戲臺坐落在揚溪鎮(zhèn)大石門村,太尉廟總面積239.5平方米,古戲臺總面積124平方米,為清代建筑。太尉廟為殿式建筑,坐東朝西,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五間,小青瓦,硬山式屋頂,外墻粉以紅色,木構(gòu)架上有眾多的雕飾構(gòu)件,其中后檐的額枋上的“百鹿圖”雕工精細。保存基本完整。太尉廟東側(cè)有一古戲臺,翼角騰飛,下部以短柱撐起臺面。該戲臺建于清代,面闊12米,進深9.2米,歇山屋頂,戲臺后步設(shè)“出將”、“入相”二門,左臺口設(shè)“文武場”,整座戲臺由幾十根矮柱支撐,前額枋雕刻非常精美,石門古戲臺保存完整,且藝術(shù)性較高,在績溪獨一無二,有較高的文物價值。1997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1997】35號;2016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宣政秘【2016】219號。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績溪魁星閣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績溪魁星閣
  魁星閣坐落于上莊鎮(zhèn)石家村,清人石承謨?yōu)檎裎娘L興建魁星閣,乾隆十六年(1751)告竣,1984年重修,整幢建筑保存完整。占地47平方米,平面正方,歇山式屋頂,飛椽承挑屋檐。臺明四角立方形石柱四根,支撐梁架,四周設(shè)廊。中間西向安裝木鬲扇,上首懸匾“山溪攬勝”,南北金柱有楹聯(lián):“十里溪流,溪水繞青襟翠帶,一村北向,山峰環(huán)鳳閣龍樓!毕鄠,石氏家族為表達“復明反清”思想,在建閣時大作文章。樓閣上大下小,蘊含明在上,清在下,明強清弱之意。檐水落地十七尺,象征明代十七君:翼角距地十九尺,四角之和七十六,再加每方用椽五十根共二百,兩數(shù)相加,剛好是明王朝統(tǒng)治年數(shù)二百七十六,設(shè)計巧妙,寓意頗深。1986年,公布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祝三高氏宗祠
  祝三高氏宗祠坐落在伏嶺鎮(zhèn)祝三村,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256平方米。為三進三開間,前后天井,前進為歇山式門樓,拱軒頂,中進為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中進的后墻新砌,后進改造成平房,祠內(nèi)有獅撐、駝峰、雀替、平盤斗裝飾,該祠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歷史價值。1949年,祝三村發(fā)生了標志著績溪工農(nóng)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祝三整編,支隊主力400余人編成2個大隊4個連和1個地方連。第一大隊隊長舒夢熊,教導員戴吉祥;第二大隊隊長孫仲友,教導員王宗漢。一連由皖浙支隊原一連編成,連長陶榮,支書周逸。凰倪B由皖浙支隊原二連編成,連長張勝和;五連由皖浙支隊原五連編成,連長陳德洪,支書汪明德;地方連由歙縣水南武工隊編成,連長虞秀坤。此外,尚有皖浙支隊直屬文工隊30余人,隊長朱凡、指導員黃士芳。高氏宗祠為五支連隊所駐地。……[詳細]
三雕博物館(周氏宗祠)
  徽州歷來重視祠堂和祭祀。因為這是“慎終追遠”,不忘“木本水源”的具體表現(xiàn)。隸屬古徽州現(xiàn)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績溪,古民居、古祠堂隨處可見。坐落在績溪縣城曹家井39號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氏宗祠,以它獨特的魁力吸引著八方來客。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年間進行了擴建和修繕。原來兩堂北面有濂溪書院、桂花廳、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閣,因歷史原因現(xiàn)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門樓、庭院、廊廡、正廳、庭院、寢室等七大部分組成,寢室已被后人改為平房,現(xiàn)存建筑面積為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規(guī)模宏大,蔚為大觀,門樓為重檐歇山式屋頂,面闊七間,進深兩間。走進周氏宗祠,仰望頂部,木雕額枋上的一幅鯉魚跳龍門的圖案躍入眼簾,反映出周氏先人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塊額枋雕刻的是福、祿、壽三星圖。俯首須彌座上的淺浮雕刻花鳥圖,一幅幅既生動又別致,讓人仿佛置身于花鳥世界。儀門兩側(cè),石鼓對峙,上方懸掛“周氏宗……[詳細]
仁里下祠堂
  仁里下祠堂坐落在績溪縣瀛洲鄉(xiāng)仁里村村中,建于清代,坐西北朝東南,祠堂名為“敬愛堂”。分前、中、后三進,占地面積687平方米,前進門樓,面闊五間。歇山屋頂,砌封火墻,抬梁式構(gòu)架,設(shè)拱軒頂,中開儀門。斗拱承挑出檐,三合土地坪。門樓后是庭院,條石地坪,東西兩側(cè)是廊,享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屋頂,抬梁構(gòu)架,三合土地坪,寢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屋頂,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前檐及東西稍間有石雕欄板11組,條石踏步登上寢樓,有天井。祠堂內(nèi)的額枋、雀替、駝峰雕刻非常精美,藝術(shù)價值較高。2011年6月21日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縣保單位,批準文號為績政【2011】46號;2016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宣政秘【2016】219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