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641、久安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久安橋
  久安橋位于霍口鄉(xiāng)霍口村后洋自然村。又因形如蝦蛄,俗稱“蝦蛄橋”。石拱券橋,東西走向,長18.50米,寬3.55米,單孔,凈跨10.45米,拱圈厚0.66米,欄板高0.55米,厚0.15米。南向欄板內(nèi)側正中刻楷書“久安橋”三字,橋東端左側面田邊有建橋石碑六通,記緣起、緣首及助緣者姓名和金額。建于清嘉慶年間(西元1796~1820年)?箲(zhàn)時期,鄉(xiāng)民為遲滯日軍,自發(fā)地拆卸下橋面上的青石板。其后修復,文革期間,橋東端左側面田邊建橋石碑6通,被沒入田中。2001年12月,久安橋被列為羅源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42、萬壽頭陀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頭陀寺
  萬壽頭陀寺也稱萬壽寺或頭陀寺,原在福州市塢尾革新街。坐北朝南,正面為福州民間祠堂常用的屏風式牌樓墻;門內(nèi)為主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九架梁,穿斗與抬梁結合式木構,硬山封火山墻。左右為觀音閣、關帝殿,內(nèi)供佛圣和王法助禪師塑像。寺旁原有大士、武圣兩樓,今均廢。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福州萬壽寺僧人法助請旨創(chuàng)造石橋。至治二年(西元1322年)大橋竣工,此時法助師已圓寂,民間為紀念法助師,以師生前所居萬壽寺為橋名,曰萬壽橋(倉山區(qū)文保單位,已被福州市政府拆毀,時任市委書記趙學敏),并于江邊大橋附近創(chuàng)建頭陀寺以為紀念。寺內(nèi)立有《頭陀寺法助禪師贊》碑,碑文日:“仁哉我?guī)煟Φ驴八。臺江觀海,善愿心持。十方普渡,辛苦不辭,架橋疊石,再世成立。往來行旅,絡繹奔馳。昔憂險阻,今樂坦夷。其利溥也,施及來茲。是宣享祀,在此江湄!睔q月滄桑,萬壽寺廢,民間漸將兩寺混一,乃成萬壽頭陀寺。萬壽頭陀寺經(jīng)明至清朝,幾……[詳細]
643、懷安衙署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懷安衙署
  懷安衙署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淮安社區(qū)江邊,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為懷安縣衙署;明萬歷八年(1580年)撤懷安縣,縣治廢;清代改為懷安遞運所,改建為懸山頂,穿斗架二進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條石鋪地。衙署兩邊的圍墻已毀,墻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長150米。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衙署是目前倉山區(qū)現(xiàn)存唯一的衙署遺址。縣衙建筑現(xiàn)存三進,木構,面寬18.2米,進深60米,面積1092平方米。一進為前廳,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懸山頂。首進庭院用工整的條石鋪地,第二進為正堂,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七間帶廊,單檐懸山頂。中院以塊石鋪地,庭中有一古井。三進為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硬山屋頂。后院緊靠石岊山,為后花園。衙署未見廂房,圍墻為磚間夯土構造,已倒塌,基石尚存,殘高0.90米,厚0.75米,周長約150米![詳細]
644、陳伯諒坊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伯諒坊
  陳伯諒坊位于陽下鄉(xiāng)西亭村,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陳伯諒,字執(zhí)之,弘治十七年進士,官至御史,為兩京學政提督。鄉(xiāng)人為紀念其功而建牌坊。坊四柱三門,牌樓式高4米,寬3.8米,由優(yōu)質花崗石精雕細琢構成,坊匾正面陰刻楷書“兩京文衡”,背面陰刻楷書“恩封豸史”。1987年11月列為縣級文保單位![詳細]
645、林述慶故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述慶故居
  林述慶故居位于閩安鎮(zhèn)西山大逞里。建于清初,林述慶出生在左前廂房。故居面向西北,土木結構,兩邊設封火山墻,面寬l1.1米,進深抖14.4米。由前后廳堂、廂房、披榭、天井組成,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1986年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46、白龍庵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庵
  白龍庵位于臺江區(qū)蒼霞街道白龍路門牌,為福州九庵之一。始建未詳,重建于清光緒丁末年(1907年)。從北向南,占地面積560平方米。庵正門石橫額:“白龍武圣廟”,小門額:“文經(jīng)”、“武緯”為匾,現(xiàn)存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穿斗式構架單檐歇山頂。門窗雕飾精美。庵內(nèi)石柱存“光緒丁末季春吉旦八社紳耆董事同拜”等楹聯(lián)題刻。1988年公布為臺江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福州燕橋
  燕橋位于福州市水部土山,在龍華橋北側。始建于清咸豐九年(1859年),為單孔石構,廊屋式平梁橋。橋高3米,長5.5米,寬2.6米,南北走向。廊屋為單檐懸山頂,屋檐南北各嵌有青石匾額,鐫刻“古跡燕橋”四字,下題:“清咸豐己未孟冬修建”。這是一座典型的福州式的亭橋,坐落于水部瓊東河支流與瓊東河的交叉口。橋面是小型的石梁橋,精彩之處是橋上蓋的路亭,小巧的紅磚風火墻,出入拱門,墻頭疊澀,面朝瓊東河方向為木柵欄,配合上石板路,橋畔的一棵老樹,是福州特色水鄉(xiāng)的典型景致?上в2000年左右毀于拆遷,建設了燕橋溫泉苑。燕橋作為鼓樓區(qū)的文物點,悄無聲息地被開發(fā)商拆毀,是福州文物命運的一個縮影![詳細]
648、林瀚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瀚墓
  林瀚墓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獅山村九曲山半山腰,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閩縣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稱山頭角)東南麓,1988年因建設需要,遷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遷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寬8.6米,進深12.3米。墓坪與神道碑、翁仲、石獸已毀,墓室被盜。墓丘下有六個磚砌墓室,每兩個墓室并列相連,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黃氏的墓室居中,左前側和右前側的墓室葬林瀚的三位側室魏、王、朱氏。墓頂用三層條石疊砌,并用雙重三合土夯筑而成。封門前豎一塊高1.53米、寬2.67米、厚0.28米的圓首墓碑。碑中部浮雕一亭,柱子、筒瓦、瓦當、滴水、斗拱,形態(tài)逼真。亭中央刻“尚書林泉山公壽域大明正德七年(1512)壬申九月二十四日造”。亭下又浮雕一長方形房屋,并鐫刻“祿”、“!薄ⅰ皦邸比。碑座用兩塊長4.3米的大條石疊成。基座下面豎一合墓志……[詳細]
蒼霞洲基督堂
  蒼霞洲基督堂位于蒼霞洲文通弄17號,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筑為紅磚砌筑,單層帶地下室,立面呈英國維多利亞哥特式建筑風格(屬浪漫主義建筑風格的一種)。教堂正面朝東,主體為禮拜大廳,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平面,可容納1000人禮拜,木三角屋架,小青瓦屋面。教堂主立面朝西,立面三開間,中開間外觀為兩層,一層為石質尖券門,上有石質牌匾書“基督堂”;二層為三個相連的尖券窗,沒有玫瑰窗;再上為簡單的山花,山尖立十字架。兩側開間為三層高的塔樓,每層可見墻面均為三聯(lián)哥特式尖券窗。禮拜大廳下為英式地下室,東段(十字兩翼以前)為石墻,西段為磚墻;正面左下角嵌有奠基石碑,文曰“榮歸上帝·1924年11月1日諸圣日奠基者恒會督約翰”。此外另有“示我周行”等題刻。屋頂后期有改造,從老照片上看,原為英式錘式屋架。蒼霞洲基督堂是福州地區(qū)現(xiàn)有的具有典型英國建筑風格,規(guī)模較大,保護較完好的教堂之一,被列為臺江區(qū)文物保護單……[詳細]
萬安千戶所城
  萬安千戶所城城墻用花崗巖方石構筑,其周長1773米,高5.30米,上有女墻827個、警鋪13座、敵樓18座、開東、西、南三城門,上皆建城樓。城三面環(huán)海,小而險固,西門城下港口可泊船艦。現(xiàn)僅存三段殘墻,一處城門的門座,一處炮臺。城內(nèi)依山勢鋪設的石板街道南北逶迤。因其地勢西南狹小、東北闊大,形如葫蘆,故舊稱“葫蘆城”。據(jù)志載,當年石板街道兩旁屋舍儼然,櫛比鱗次,人丁興旺,住戶逾千。城內(nèi)有祝圣寺、關圣殿和天后宮、文昌祠、觀音閣、海潮庵等寺院,現(xiàn)寺殿多已不存,僅祝圣寶塔經(jīng)歷兵災劫難和風雨剝蝕尚存。烽火臺為覆斗形結構,用塊石壘筑而成,頂部呈長方形造型,烽火臺的煙墩高為5.0米,底座各邊長約12米,頂部開口各邊長約8米。頂部用于點火的灶坑長2.30米,寬0.65米,深0.50米。烽火臺的煙墩只有東西側石塊塌陷一小部分,其他主體包括旁邊的灶坑都保存完好,就連依附煙墩旁的營房和草料房還留有部分墻體。據(jù)《八……[詳細]
魯貽圖書館
  魯貽圖書館位于倉山區(qū)麥園路13號(麥園路、立新路口),建于民國33年(1944年),占地369.2平方米;為前半部分一層、后半部分二層、帶有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原為二層磚木結構民居。民國33年(1944年),江秀清等人為紀念黃展云而創(chuàng)設圖書館;當年10月,福州二次淪陷,至民國34年(1945年)5月光復,建館工作停滯。民國34年(1945年)7月,魯貽圖書館才正式落成開館。圖書館在1960年代為“華僑幼兒園”使用;“文革-”期間被占用作為倉山郵電局。1991年維修,轉為倉山煙臺畫院和倉山區(qū)文聯(lián)辦公用地。1988年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與魯貽圖書館隔立新路對望的福州名校麥頂小學,其前身即為1926年黃展云創(chuàng)立的“獨青小學”。小學內(nèi)尚存石碑一塊,為江秀清等人紀念黃展云所立。建筑坐南朝北偏西,占地369.2平方米。原為西式雙層磚木結構,外有白磚圍墻高約1.8米。內(nèi)設閱覽室、客廳、辦……[詳細]
福州觀音橋
  觀音橋在福州市鼓樓區(qū)西門安泰河與文藻河(即大航橋河殘留)交匯口西。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驛里。舊名虹橋,據(jù)《榕城考古略》載:因橋旁祀有觀音大士,故名觀音橋。單孔石拱橋,橋長8.50米,寬5.10米,跨度5.00米。橋面橫鋪石板15塊,南端石階四級,北端兩級。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板六塊(長度為2.4米和1.41米兩種)。在西側中間一塊欄板上,刻“觀音橋”三字,字徑達0.39米;東側欄板刻“明成化丁酉年(1477)建造”。橋上望柱4對,柱頭刻仰蓮,高0.85米。根據(jù)橋柱題刻,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和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各重修一次。1992年,以“瓊河七橋”之名公布為福州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英國駐福州副領事館
  英國駐福州副領事館位于馬尾區(qū)馬限山頂,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同治十一年(1872)竣工。包括副領事館、監(jiān)獄各一座,由英國工程處上海辦公室的建筑師博伊斯設計。副領事館實為娛樂場所,為單層磚木結構、帶有殖民地風格的建筑,F(xiàn)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英國在福州除設有領事館外,還建有一處“副領事館”,形成一地兩館的奇觀。這一“副領事館”的設立與福建船政局的設立有關。同治間清廷議立船政,選址馬江。廷議初定,英國便搶先購得馬限山頂?shù)孛,待船政征地,契約已成,雖沈葆禎迭次抗爭,終不相讓。迄同治九年(1870)建成副領事館及監(jiān)獄各一座,并有圍墻,獨處荒山,與民人隔絕。監(jiān)獄之設,因福省官府同情民眾之抗爭,英人不滿乃私設公堂,綁架國民。初在倉山領事館內(nèi),以押送人質須穿行國人區(qū),恐眾目睽睽影響聲譽,乃遷馬尾江邊。此地既設副領事館,遂合并設于此中。清同治九年(1870),英國工程處上海辦公室(H.B.M.Off……[詳細]
三山會館
  三山會館位于福州市臺江區(qū)洋中街道橫街巷56號。建于清道光年間,木結構,為江、浙兩省在福州市布幫商會造。根據(jù)《明清福州會館概介》:江浙兩省的綢布業(yè)公幫在福州城市內(nèi)外各合建了一個會館,因是跨省性的,不標“江蘇”或“浙江”名稱。城內(nèi)的會館在春育亭(俗呼“倉前河沿”,在通湖路和光祿坊交界處),鄰近三山驛,故叫“三山會館”,在南臺的會館也用此名,分別呼為“城三山館”、“臺三山館”。三山會館原有面積1000多平方米,坐東向西,F(xiàn)存春暉堂,穿斗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堂內(nèi)石礎、石柱、藻井等保存完好,存留楹聯(lián)題刻多處,占地面積約308平方米。東面圍墻嵌有“三山會館”石匾額,堂正門兩側有石獅二尊,系汀州會館移來。保護較完好。建國后三山會館辟為金斗小學,文革期間更名向上小學,后又復名。1985年撤小學,改為臺江區(qū)少年宮。2010年又改為洋中幼兒園至今。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55、白馬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橋
  白馬橋位于福州市臺江區(qū)義州街道白馬河上,建于清末,為福州木幫商會集資建造。東西走向,石構平梁橋,三墩四孔,不等跨,墩船形,橋長74米,寬3米,望柱23對欄版22副,多次重修。民國33年(1944年),福州第二次淪陷,日軍在此殘酷屠殺百姓、污辱婦女,成為日本侵略福州的歷史見證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