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漳浦縣旅游

漳浦縣文物古跡介紹

藍廷珍府第
  藍廷珍府第,位于漳浦縣湖西鄉(xiāng)的頂壇村新城自然村,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頂壇,四周建筑猶如城墻環(huán)繞,故有“頂壇新城”、“院城”之稱。是清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師提督、藍廷珍之孫藍元枚的故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藍廷珍(1664—1729),字荊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粵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曾攝臺灣鎮(zhèn)事,在定策治理臺灣中頗有功績,卒后贈太子少保,謚襄毅,世襲輕車都尉?滴跄觊g,他隨族兄藍理(字義甫,號文山,漳浦赤嶺人,為康熙年間拖腸血戰(zhàn)的平臺先鋒、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從軍,投奔清康親王?滴跞哪辏1695年)起先后任定海營把總、盤石守備、溫州鎮(zhèn)中營游擊、澎湖副將、南澳總兵等?滴趿辏1721年)統(tǒng)兵入臺,平定朱一貴起義。臺灣收復后,任署事臺灣印務。在署理臺灣軍務期間,他勸阻福建總督滿保及將軍施世驃不濫殺群眾,使很……[詳細]
漳浦藍氏宗祠
  藍氏宗祠年代:明、清漳浦縣赤嶺畬族鄉(xiāng)石椅村簡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積540.96平方米,由門廳、正堂及兩邊耳房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為小石山及狀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屬文物主要有門廳左側墻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廟碑記”,記述了藍理重修種玉堂的事跡,以及民國丁卯年“勒緣石碑”等。種玉堂位于漳浦縣赤嶺鄉(xiāng)(原萇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間由福建陸路提督藍理重建。種玉堂門聯(lián)“由鎮(zhèn)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萇溪以衍派,文經(jīng)武緯振后昆”,表明“鎮(zhèn)!笔敲鞔(zhèn)海衛(wèi),為漳州海防重地,文臣武將從這里興起。種玉堂是閩南畬族祖祠,幾百年間,“種玉堂”藍姓族人不但傳衍整個赤嶺畬族鄉(xiāng),而且分衍到其他地方及臺灣東南亞各地,總人口達五萬多。在種玉堂的顯要位置,懸掛著清康熙皇帝贈給藍理“所向無前”匾、康熙皇帝贈給藍廷珍“平臺……[詳細]
海云家廟
  海云家廟,亦稱烏石大廳,坐落于漳浦縣浯江村,前對丹山印石峰,近處梅嶺為筆架山;巍峨的海云山屹立在西北方;左傍紫薇山(龍山);右列天馬山、伏虎山、塔山;后靠御屏紫帽石,透過倒亭隙,遙倚平和縣礬山;浯江自西北而來,沿龜林山、紫薇山繞到正東,從東南方向直奔浮頭灣,匯入東海。海云家廟為漳浦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漳浦林姓主要有二個來源,一支稱路下林,為南宋林昌的后代。另一支稱烏石林,其始祖林安于南宋間由長樂遷居漳浦,后代聚居于海云山麓,浯江溪畔形成了以舊鎮(zhèn),深土、赤土、霞美為中心,四十多個村莊,總稱烏石的社區(qū)。明代嘉靖到清嘉慶之間,烏石林姓極為興旺,先后出現(xiàn)了11名進士,25名舉人,40多名貢生,科舉仕宦共80余人。有“三鳳齊鳴”,“五桂聯(lián)芳”的佳話,其中著名的有嘉靖探花,南禮部尚書林士章,廣西按察使林功懋、承天府知府林士宏等。烏石林姓分衍四宗,四座宗祠均稱為“海云家廟”,以烏石宗的海云家廟為大,另有……[詳細]
黃道周講學處
  黃道周講學處,位于漳浦縣城東郊石齋村前,為黃道周的故居和講學處,稱東皋書舍,崇禎十七年,明亡,修建并改名“明誠堂”以明志,1646年黃道周殉國,南明隆武帝賜表“文明書院”。黃道周(1585-1646)是明清交替之際一位集易學家、理學家和書畫家于一身的理學大師。他曾先后在福州、余杭大滌山和漳浦等地講學,四方學者云集。漳州境內黃道周講學處位于漳浦縣綏安鎮(zhèn)石齋村,原名東皋書舍,又名明誠堂、文明書院,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現(xiàn)建筑重建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黃道周在門人和朋友們的資助下,將書舍改建為明誠堂,于當年三月落成。黃道周于三月十日起在明誠堂主持有數(shù)百人參加的講學大會。黃道周講學處占地1058平方米,正南朝向,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天井,廡廊,正堂。面闊五間,正堂進深三間,抬梁木結構,青石礎,木柱承重,懸山頂,檐廊作卷棚式,門廳對聯(lián)“人須于剝腹后見天地之心,我豈若態(tài)犬畝中樂堯舜道……[詳細]
紅軍閩南獨立第3團成立舊址
  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南獨立第3團成立舊址位于漳州市漳浦縣綏安鎮(zhèn)馬坑村新厝頂自然村。舊址原為該村陳氏祠堂,稱“三世總憲”祠堂,占地面積360平方米,格局為一廳兩房兩廂兩進式院落,但因年久失修坍塌,現(xiàn)僅存殘垣。 1932年4月20日,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占漳州。毛澤東同志聽取在漳浦領導開辟革0據(jù)地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zhí)委、財政人民委員鄧子恢和福建省委書記羅明、省蘇執(zhí)委王海萍等同志匯報后,作出了鞏固和發(fā)展以漳浦龍溪圩、小山城、龍嶺為中心的農(nóng)村革0據(jù)地,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龍溪五縣擴大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造小紅軍,建立小蘇區(qū)的決定,并致電-有關閩南革命斗爭決策。4月22日,毛澤東同志在東路軍連以上干部會上所作的《關于目前政治形勢及第二次行動問題》報告中,布置了建立以漳浦龍溪圩為中心,擴大南靖、平和、漳浦、龍溪、云霄5縣新蘇區(qū)的行動部署。1932年4月24日,中央紅軍東路軍第3軍解放漳浦,根據(jù)毛澤東……[詳細]
漳州趙家堡
  趙家堡位于漳浦湖西鄉(xiāng),是一座趙宋皇族后裔-后避難隱居、具有防御功能的皇宮花園式古城堡。距漳浦縣城37公里,距廈門70公里,交通便捷。公元1279年,元軍攻陷南宋最后行都廣東崖山(今新會縣),丞相陸秀夫抱著九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殉國。宋魏王的第十代孫閩沖郡王趙若和率皇眷乘船欲逃往福州另立朝廷抗爭,途遇颶風,無奈棄船在漳浦登陸,匿姓為黃,輾轉隱居于此,繁衍成村落。趙若和的十世孫趙范中進士,官至知州、浙江按察副使等職,歸休后構思筑堡防倭患,遂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在祖上故居處建造了完璧樓,后又續(xù)筑內城和四座五進并列的趙范府第。其子趙義亦中進士,官至文華殿中書舍人,為承父業(yè),根據(jù)兩宋京都皇宮布局與格調,于萬歷四十七年(1619)擴建了外城和園林景觀配套設施,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趙家堡是世界上獨有的一個滅國王族聚族而居數(shù)百載的古城堡。趙家堡由內城和外城組成,面積173畝,呈方形。外城墻以條石徹筑,周……[詳細]
閩南雨霽頂三官大帝廟
  閩南雨霽頂三官大帝廟,雨霽頂三官大帝廟又名三界公廟,位于漳浦縣赤嶺佘族鄉(xiāng)山坪村雨霽頂山坡上。始建于明宣德年間( 1 4 3 0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至今保存有明清8塊石碑。占地總面積近6 0畝,總建筑面積約5 0 0多平方米。然而主廟建筑奇特,國內外罕見,為圓頂涼亭,面積不及4 0平方米,神癨占位不及2平方米。據(jù)說雨霽三官大帝神位地處覆鼎金穴,廟址神點,堪稱靈異。不能構筑土木廟宇,一建起就會遭回祿焚燒,屢試不爽。神卜只允石砌神壇,蓋頂空墻。形成慣例,流傳至今。 神廟建筑奇特,卜杯神妙,眾人頂拜,香火旺盛。較為傳奇是“一代虎將,征臺先鋒”藍理(赤嶺石椅畬族人)的故事。藍理從軍時曾到三界公神廟卜杯許愿,并取香灰入袋,佩戴胸前。澎湖一役,傷及腹部,肚腸流出,忙取出香灰袋,及神木“伽楠香”的粉末一齊倒在腹部傷口上,再把流出的肚腸納入腹內,撕裂旗幅裹緊,頓感傷痛劇減,似有三官大帝神助,勇氣倍增,繼續(xù)……[詳細]
漳浦文廟
  漳浦文廟(孔子廟)位于漳浦縣城內,始建于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現(xiàn)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為重檐歇山頂、斗拱抬梁式結構。大成殿內存有明、清的五方碑。1964年維修時,把木柱換為石柱,余基本上保留原貌。 漳浦文廟是1937年“漳浦事件”的舊址之一。 1937年2月起,0閩粵邊特委和閩粵邊紅軍為了國家存亡、民族大義,主動向-當局提出停止內戰(zhàn)、合作抗日主張。并于6月26達成政治協(xié)定,閩粵邊紅軍改編為“保安獨立大隊”。1937年7月13日,閩粵邊抗日紅軍下山接受點編,駐扎漳浦縣城孔子廟(即文廟)。7月16日,-軍157師背信棄義,在體育場埋伏重兵,借操練為名,將在體育場集中的近千名閩粵邊紅軍強行繳械,后該處成為關押地點。當晚,百余名紅軍伺機脫離魔掌,在0漳浦縣委接應下,聚集清泉巖重整紅軍抗日武裝,重建紅3團,盧勝任團長,該事件被稱作“漳浦事件”。在……[詳細]
漳浦縣委成立舊址
  0漳浦縣委成立舊址位于漳浦縣馬坪鎮(zhèn)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敗后,漳浦一批0人李聯(lián)星(時任0閩南特委委員、0福建臨委執(zhí)委)、陳元宰等在馬坪鎮(zhèn)后康村的馬坪育才學校以教學為掩護,宣傳革命道理,整頓農(nóng)會組織,發(fā)展農(nóng)民入黨,成立黨支部。農(nóng)民參與革命斗爭熱情迅速高漲,出現(xiàn)了被福建省委稱之為“漳浦農(nóng)民黑夜成群尋找0,要求加入”的景象。1928年1月10日,在0人領導下,馬坪農(nóng)會向-軍第11軍實行武裝-抗捐,揭開福建農(nóng)民武裝--新軍閥斗爭帷幕。-農(nóng)民遭到-,死傷數(shù)人。“一·十”慘案發(fā)生后,0福建臨委特委致函漳浦黨組織,接到省委指示信后,大坑、丹井、馬坪、官潯相繼成立了黨支部。在這個基礎上,于1928年春,在0福建臨委派人指導下,在馬坪中心校成立0漳浦臨時縣委。3月,正式成立0漳浦縣委,領導漳浦各地農(nóng)會武裝實行武裝-,驅逐第11軍撤出閩南,時任0中央巡視員趙亦松曾在此指導閩南革命斗爭同時兼任漳……[詳細]
車本鄉(xiāng)蘇區(qū)消費合作社舊址
  車本鄉(xiāng)蘇區(qū)消費合作社舊址位于漳浦縣石榴鎮(zhèn)車本村。 車本村位于靖和浦三縣交界,只有20多戶人家的山村,是漳浦縣建立最早的革命據(jù)點村之一。1932年,中央紅軍攻克漳州之后,以車本、龍嶺、小山城為中心的靖和浦革0據(jù)地初步形成,并得到鞏固和發(fā)展。1934年,車本村正式成為閩粵邊特委和靖和浦中心縣委機關駐地,后方機關看守所、軍醫(yī)院、軍機處、槍械修配廠、兵站均設在車本大山,車本村成為閩南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其時,靖和浦蘇區(qū)從閩南革0據(jù)地中心區(qū)域發(fā)展成為領導閩粵邊革命斗爭中心區(qū)域,-軍連續(xù)以一個師以上兵力長期對靖和浦蘇區(qū)實行軍事“圍剿”和經(jīng)濟-,給蘇區(qū)的軍需民用造成極大的困難,為了打破敵人的軍事和經(jīng)濟-,在0閩粵邊特委的領導下,靖和浦蘇區(qū)一方面集中紅軍游擊隊,消滅反動武裝力量,開辟新的革0據(jù)地,一方面仿照中央蘇區(qū)做法,在所屬各鄉(xiāng)蘇成立消費合作社,采取鄉(xiāng)蘇與群眾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社形式,以各種渠道取得生活用……[詳細]
小山城革命烽火舊址
  小山城革命烽火舊址位于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zhèn)小山城村的吳氏祠堂。 1930年間,小山城村已建立秘密農(nóng)會,時任0閩南特委書記的陶鑄同志建立了一支紅軍游擊隊,開展積極的游擊戰(zhàn)爭,并在漳浦小山城附近鄉(xiāng)村成立閩南紅軍游擊司令部,成為閩南紅軍游擊隊秘密落腳點之一。1931年底,0廈門中心市委巡視員鄧子恢接替陶鑄工作,為開辟閩南革0據(jù)地,決定引導小山城村農(nóng)民從為切身利益開展抗捐抗稅斗爭逐步發(fā)展到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先是秘密農(nóng)會會員提議斗爭步驟,以開祠堂會議事的方式,召集村民討論減免捐稅問題,逐步啟發(fā)農(nóng)民覺悟,統(tǒng)一村民認識,后在村民一致強烈要求下,鄧子恢與0漳州中心縣委率閩南紅軍游擊隊在此支持小山城農(nóng)民武裝抗繳-軍第49師為擴張軍事實力強行攤派的“航空救國捐”,點燃小山城革命烽火,公開建立農(nóng)會組織和赤衛(wèi)隊武裝,并發(fā)展到周圍數(shù)十個村莊,打敗了-軍及地方反動武裝數(shù)次進犯,逐步形成靖和浦革0據(jù)地雛型。中央紅軍東路……[詳細]
開漳圣王廟
  開漳圣王廟是為紀念“開漳圣王”陳元光而建。陳元光(公元675-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縣人,為唐朝歸德將軍陳政之子,博通經(jīng)史韜略,自著兵書。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獲準在泉、潮之間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剌史長達26年。他厲行法治,重視墾荒,興修水利,對開發(fā)漳州作出卓越貢獻。公元711年陳元光死于征戰(zhàn)之后,被尊奉為“開漳圣王”。漳浦成惠廟歷史悠久,遺存文物豐富,廟區(qū)內至今還保存者大量的歷代建筑構件、石雕、石碑、門輪、石獅、石柱礎、瓷器、瓦當和一口古井等,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研究價值。1991年6月,縣政府擬定威惠廟游覽區(qū)開發(fā)議案經(jīng)縣人大審議通遇,該游覽區(qū)規(guī)劃用地450畝,由古建筑群、別墅山莊、森林公園三部分組成。廟區(qū)古建筑部分占地約一萬平方米,由福建東方藝術建筑設計工程公司著名的古建筑設計師王忠義主持設計,廟區(qū)主建筑物規(guī)劃設計建前、中、后三座殿堂、鐘鼓樓、兩側廂房、圍墻、牌樓……[詳細]
13、詒安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詒安堡
  詒安堡位于湖西畬族鄉(xiāng)城內村,距縣城34公里。與趙家城、新城(藍廷珍府第)統(tǒng)稱為“湖西五里三城”,是一座全國罕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典型的閩南民居古城堡。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8),由曾任廣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和太常寺卿的黃性震捐建,聚族而居,抵御寇患,迄今300余年。城平面作鎖形,城墻以條石構筑,周長1 200米,寬2.2米,高6.7米,走馬道寬3.3米,城墻開365個垛口,取一年365天之數(shù)。城墻上外側建三合土女墻。城墻內側每50米筑登城石階,全城共25處。城轉角處筑敵樓,深寬各3米。全城設4個城門,門洞寬、深各4米。東、西、南三門建城樓,城東南、西南隅建小譙樓。城南門為正門,刻“詒安”;東門刻“迎曦”;西門刻“毓秀”;北門刻“春慶”。南門至西門間開鑿寬、深各10米的護城河(已廢)。城內民居井井有條,巷道分明 ,布局有序 ,渾然一體。城內現(xiàn)有95座民宅和黃氏大小宗祠各一座。另有一座三合土……[詳細]
皮定均將軍陵園
  皮定均將軍陵園位于深土鎮(zhèn)灶山上,由將軍紀念園、骨灰安置處、飛機失事現(xiàn)場三處組成。園中還修建了八角亭、五角亭和六角亭三座涼亭,分別象征著將軍戴過的八角帽、帽徽上的五角星和胸前配戴的六角勛章。整座陵園莊嚴肅穆,寧靜悠遠,令人頓生崇敬之情。 1976年7月7日,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日子,福州軍區(qū)司令員皮定均將軍因飛機失事永遠長眠于丹山上。為了紀念將軍,后人在那里建立陵園和紀念亭,陵園前有-、-等人題字,亭中有張愛萍將軍等題詞多處,陵園于2009年被列為“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皮定均將軍(1914-1976)為安徽金寨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杰出將領,軍事家?箲(zhàn)時期曾任八路軍太行軍區(qū)第五、第七軍分區(qū)司令員,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率領中原軍區(qū)第一縱隊第一旅突圍中原,創(chuàng)下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不朽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并擔任福建軍區(qū)副司令員,蘭……[詳細]
15、三官大帝廟
三官大帝廟
  三官大帝廟(俗稱三界公廟),位于縣境赤嶺畬族鄉(xiāng)山平村雨霽頂山丘上,所祭之神稱“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界公”,為縣級重點文物?h道從廟前通過,距縣城約50公里。祭壇無廟無神像,僅在露天設一祭壇定時祭拜,這是延續(xù)古代民眾對大自然的一種崇拜方式。該廟始建于明宣德年間(1430年),重修于清代,今存有石碑8通,迄今560多年,一直由官潯王姓和赤嶺藍姓村民共同奉祀,形成一種特異的民俗。 近幾年,在祭壇邊改建一座八角亭,在坡后重建一座廟宇,祀增塑的三官大帝神像和唐開漳功臣馬仁。廟區(qū)占地近60畝,建有綜合管理樓、戲臺、游客休息室等建筑物。該廟歷來香火旺盛,朝圣者絡繹不絕。每逢寅、已、申、亥年的正月是大型祭祀日,屆時有數(shù)百人抬著古香古色的“輦”和奇裝異服的“藝”,以及舞獅舞龍、大車鼓、高蹺等隊伍,巡回表演,并舉行盛大的祭拜儀式,趕廟會的民眾可達數(shù)萬人之多。三官大帝廟的信眾頗廣,除縣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