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AAAAA 法門寺始建于東漢,興起于隋,鼎盛于唐,因安置釋迦牟尼佛的舍利而成為舉世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門寺塔,又名“真身寶塔”,塔初建時名阿育王塔,唐貞觀年間改建成四級木塔,后因地震倒塌。1579年扶風縣佛教徒募化錢財,重建真身寶塔,歷時30年。將原來木塔改建為八棱十三層磚塔。該塔建造的極為壯觀,高47米,1至12層共有89個佛龕,為仿木結構建筑形式,每層有出檐斗拱,工藝精湛,紋飾華麗。塔底還有題額,分別為“真……[詳細] |
周原遺址位于陜西省扶風、岐山兩縣接壤處,保護面積24平方公里。這一帶是周的發(fā)祥地,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迄今共已出土文物數(shù)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出土數(shù)量多、銘文多、考古價值高著稱,這里因此被譽為“青銅器之鄉(xiāng)”。周原遺址是周文化的發(fā)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陜西扶風、岐山一帶。歷史上的周原遺址范圍北至岐山,南臨渭水,東到今武功,西到今鳳翔、寶雞一帶。東西長達7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本世紀5……[詳細] |
楊珣碑位于陜西省扶風縣法門鎮(zhèn)石碑村西。楊珣(667-717),唐相楊國忠之父,被追贈武部尚書。碑嵌于硬山頂磚碑樓內(nèi)。青石質(zhì),螭首,方座,通高6.67米。其中碑身高3.18米,寬2.19米,厚0.65米。天寶十二年(753年)立。圭額篆書“弘農(nóng)先賢積慶之碑”由李隆基書丹。碑文隸書26行,每行57字,記楊珣門閥家世及生平德行。碑陰有北宋紹圣二年(1095年)題記。碑旁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詳細] |
扶風縣博物館設于扶風縣老城區(qū)東大街5號的扶風城隍廟內(nèi),占地面積6668平方米,現(xiàn)隸屬扶風縣文化文物局。創(chuàng)建于1981年5月1日,1994年被扶風縣委、縣政府確立為扶風縣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國家文物局評估公布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09年10月被國家四部一委公布為第二批免費開放單位;扶風城隍廟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評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扶風縣博物館館藏文物上萬余件(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