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史家遺址坐落在桓臺縣田莊鎮(zhèn)史家村南,南北長約600米,寬約500米,是一處重要的岳石文化遺存,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史家遺址及其周邊遺址發(fā)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充分展示了桓臺縣原始文化的雄厚底蘊。桓臺縣前埠、唐山、樓子、李寨等遺址的文化堆積中,發(fā)現(xiàn)北辛文化文物;前埠、史家、唐山、李寨、新城、荀召、大寨、小龐等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文物……[詳細] |
時代:新石器時代南王緒遺址,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北溝鎮(zhèn)南王緒村,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8800平方米,邱家莊類型,文化層厚0.3-3米,陶器以夾沙、夾滑石紅陶為主,其次為夾省灰褐陶,紋飾多見附加堆紋、刻劃紋。采集有鼎沿、鼎足、缸口沿、蘑菇狀把手、彩陶片等,石器有石斧、磨棒、磨盤。骨器有骨錐、骨針等,暴露遺址有房跡,合葬墓、灰炕,紅燒土塊堆積,遺址部……[詳細] |
時代:春秋漢北魏在費縣城西北10公里處的上冶鎮(zhèn)南,浚河西岸,有一座古城遺址,便是鄪國故城。故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公里,周長6公里,面積約234平方公里。故城南半部土地平坦,是當年王府和市井所在地。隨處可見一些古代瓦礫、陶片和磚塊等。當?shù)厝罕姺Q此處為季王城。據(jù)《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厘公元年,以汶陽、封季友”。這座古城原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姬姓封國的國都!兑手葜尽し庵尽份d:“鄪……[詳細] |
平陰永濟橋平陰縣東阿鎮(zhèn)老城內(nèi)狼溪河上,距縣城25公里永濟橋為東西向,橋長55米,寬6.25米,整座橋非常雄偉壯麗,遠遠望去,好似橫臥在浪溪河上的彩虹,因此古今馳名。永濟橋原名浪溪橋。根據(jù)《泰安府志》的記載,浪溪橋應當修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當時為三孔石橋,后來因為發(fā)大水被沖壞。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改建,“以木一空,高四丈”,更名“永濟橋”。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橋……[詳細] |
觀音閣石刻造像 觀音閣位于柴胡店鎮(zhèn)老君院村西,始建于明萬歷已末年(1619年),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閣主體部分為唐代石窟造像群上的一座三層0,由泰興王朱壽鏞為保護石雕造像而在外面建造的,內(nèi)塑坐姿著彩觀音,鐫工細微,極其傳神,堪稱國內(nèi)目前存世佛教造像中的藝術珍品。在《滕縣志》、《重修老君院記》等文獻、碑碣資料中,都記載了這個勝跡:“滕邑東南五十里,舊有老君院古跡也,肇于唐代……[詳細] |
“堯王城遺址”位于日照市嵐山區(qū)高興鎮(zhèn)南辛莊子和安家堯王村周圍,距日照城17公里,東距黃海5公里,是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為主,地表還有商、周、漢代遺存的遺址。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約630米,南北長約825米,總面積約為5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約2—3.5米。遺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圍地面4—5米,自古至今一直被稱為“堯王……[詳細] |
薛城遺址位于山東省股縣城南15公里。薛城遺址是東周時期的諸侯國薛國的都城遺址。文獻有關薛國的記載都很早,《左傳·定公元年》記載,在夏代、商代的時候即有薛國;《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齊國滅薛國,并封田嬰于薛。秦漢時期在此處設縣。近年來,山東省文物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揭示了古城遺址的概貌。城址的平面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周長10615米,城墻迤儷起伏,高出地面4~7米。城內(nèi)的地勢十分平坦,宮殿……[詳細] |
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縣城西側的白佛山。造像初雕于隋朝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唐代和五代至宋初均有增刻。白佛山石窟造像現(xiàn)存138尊,多為佛教內(nèi)容。其中第一號窟內(nèi)的十六王子像是目前中國境內(nèi)已知的唯一一處以十六王子為專一題材并有可靠記銘的造像窟,是研究十六王子佛像的重要實物資料。與造像共存的有隋代以來的造像記銘110條,重修碑刻14方,提供了佛教造像進入魯西以及向周邊地區(qū)曼延的大量文字……[詳細] |
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筑群位于淄博市礦務局機關駐地。年代為清、民國。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筑群位于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山東能源淄博礦業(yè)集團的辦公區(qū)及周邊區(qū)域,建筑群總占地面積4661平方米,建筑總面積7179平方米。從建筑風格上講,是受西方影響的近代建筑群,是新藝術運動建筑風格特征與簡化的傳統(tǒng)地域風格特征的混合體,其中大部分為德式建筑,部分為日式建筑。一個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城市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一個城市……[詳細] |
1957年全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主要分布在淄川區(qū)寨里鄉(xiāng)寨里與大張村之間的高地上,面積約22萬平方米,窯址耕土層下為瓷片堆積層,厚約40~100厘米。經(jīng)歷年整平土地和局部發(fā)掘,先后出土大量瓷片,均為青釉。器類簡單,多為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盤等。碗深腹,直口,外腹下部無釉,有些碗壁上飾蓮瓣紋。罐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無釉。高足盤呈豆形,下部無釉。這些器物一般造型厚重,制作工藝原……[詳細] |
時代:戰(zhàn)國至漢西沙埠遺址,位于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1999年,遺址就出土了眾多珍貴文物。經(jīng)過幾次考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西沙埠遺址為長方形布局,區(qū)域內(nèi)隨處可見瓦礫標本,從斷崖處可見深淺不一的文化層堆積,最深處約有2米,最淺處有0.5米。西沙埠遺址分布區(qū)域現(xiàn)主要由西沙埠、鄒家疃、前莊扶和長青四個村所轄。西沙埠遺址史稱“北魏長廣故城址”,根據(jù)田野考古調(diào)查和出土文物可知,北魏長廣故城應該是其下限,而其真正的古城文……[詳細] |
時代:周、漢、金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qū),經(jīng)考古發(fā)掘和研究,東周鹽業(yè)遺址多以群的形式出現(xiàn),每處遺址群大約由三十處遺址組成,每個遺址規(guī)模都在2萬平方米左右。文化堆積厚0.5米左右。遺址地表散落著各種瓦片,瓦片正反面的圖案不盡相同,內(nèi)壁有方格、菱形、圓形等幾何紋飾。考古隊初步判斷這些瓦片為古代制鹽工具。每個鹽業(yè)遺址群內(nèi)都有鹽井、過濾坑、鹽灶等制鹽遺存以及鹽工墓地。鹽井口徑4―5米,深3米以上,井底部亦鋪……[詳細] |
即墨故城 即墨故城,名播古今,位于平度城東30公里的古峴鎮(zhèn)東南部,自春秋到隋前,即墨故城共經(jīng)歷千余年興衰巨變,是古代膠東最興盛繁華的地方。戰(zhàn)國時期,曾發(fā)生過著名的“田單火牛陣”戰(zhàn)例。西漢時期,文韜武略的漢 即墨故城武帝曾-王于此。后其兄劉寄-為“康王”,都于此,俗稱康王城,留有許多民間故事傳說。 此城現(xiàn)存廢池殘垣,規(guī);趾。有金鸞殿、點將臺、東西倉、貯貨灣、養(yǎng)魚池、梳妝樓等遺址。故城內(nèi)秦磚漢……[詳細] |
卞城遺址位于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zhèn)卞橋村,傳為夏商周時代的卞明國及其后的卞邑城址,今存古城址為春秋至漢代古城遺址,城址北臨泗河,東面緊靠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卞橋。城址呈不規(guī)則四方形,總面積約40余萬平方米。城址夯土層明顯,內(nèi)含遺物豐富,出土周代陶器有豆、鬲、盆、罐等;出土漢代陶器有盆、罐及大量筒瓦,并出土鐵劍。卞城遺址地層堆積保存較好,文化內(nèi)涵豐富而獨特,是研究春秋至漢時期的文化內(nèi)涵,探討當時……[詳細] |
中國東漢墓地祠堂。在山東省長清縣孝里鋪南的孝堂山頂,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石筑石刻房屋建筑。祠內(nèi)石壁和石梁上遍布精美的線刻圖畫,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建有保護性復室。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位于山東省長清縣孝里鋪的孝堂山。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孝堂山是一座高約30米的土山,古代曾稱作巫山,因為這里保存有一座石祠,……[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