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莊老屋位于余井鎮(zhèn)田樂村占莊組。整座建筑初始于乾隆時期,興建嘉慶年間,是由清代奉直大夫余行篤、大學士余法錕、候選縣丞余云溪等人設計,募集能工巧匠營建而成。整個工程前后用了近20年的時間,才形成了今天這座宏大的建筑規(guī)模。余氏家族在此衍生近二百年,已逾十余代。舊時,因村內的田莊佃戶大多姓“占”,故把此地稱為“占莊”,老屋也就借用了地方的名諱而稱之。屋內有間“紹荊堂”迄今仍發(fā)揮著耕讀、名教、迎賢、尊仕、……[詳細] |
余海形老屋位于余井鎮(zhèn)建軍村勝利組。始建于清代早期,建筑平面布局明五暗七形制。座西朝東,青磚小瓦材質構成,白泥勾縫。門廳與中廳向左偏移。中廳至后廳呈一條中軸線。中廳、后廳兩側分別有洞門與兩廂連接,門廳與中廳以封火墻相連,照壁有“履中蹈和”四字,并輔以專雕飾紋,梁柱木質圓潤,斗拱疏朗。余海形老屋規(guī);趾辏瑲鈩蒈幇;张山ㄖ卣髅黠@![詳細] |
徐高樓屋位于余井鎮(zhèn)嶺頭居委會高樓組,建于乾隆年間,坐北朝南,為明五暗七進建筑,五架梁采用抬梁與穿斗式結構,面闊10.6米,進深43.9米,占地面積約207平方米。建筑大門平面為“凹”字形。中廳結構破壞嚴重,檐柱與內外金柱因腐蝕而被拆除,僅存6個柱礎。大門前有兩根石質八方形旗桿石保存較好,其中一塊旗桿石刻有銘文:“清乾隆壬申高科舉人徐安國立。”另外有四棵百年以上的老樟樹,與月形水塘組成了一個建筑整體……[詳細] |
劉源墓,又稱大王墳,位于天柱山主峰景區(qū)百花崖旁。墓地坐西朝東,北倚天柱峰叢,南視龍?zhí)逗,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該墓毀壞嚴重,原墓地呈圓形,并砌墓壙,于封土堆前立一通墓碑,碑高約70厘米,寬約60厘米,碑文楷書陰刻,文曰:“皇清光緒七年三月五日谷旦大王墓弟子儲漢濤陳錦榮陳月松同立”,F該碑未存。原碑后封土殘高約1米,現為平土地。 劉源為抗擊北朝軍馬,于大宋咸淳元年(1265年)在天柱山西關寨措厝山寨……[詳細] |
白云崖又稱虎頭崖,坐落在天柱山鎮(zhèn)茶莊村林莊組。白云崖石刻利用天然石壁以刻文記事,或造像為主。運用單線陰刻、減地平刻、淺浮刻及沉刻等技法,創(chuàng)造出風格各異,生動多姿的石刻藝術品。字體包括篆、隸、楷等,書法嚴謹渾厚,疏密適宜。石刻內容廣泛,涉及到宋、元、明、清等文人墨客及釋子信士的題刻多達六處,其中以明代著名文學家李元陽的題刻占多。如“鐵笛龕”,以及清乾隆年間張期愈題刻“超然物表”等。在白云崖半腰間原有……[詳細] |
喬公墓位于梅城鎮(zhèn)古塔村夏灣組。墓地面積為400平方米,座東北朝西南,現無封土無墓碑。墓地三面環(huán)山,正面臨潛水。墓前原有神道,有神獸、翁仲數對,現僅存石馬1只,石生像1座,華表柱1根,均存放在縣博物館大院內。1958年當地群眾為了抗旱開挖了1水渠時神道被毀。據《潛山縣志》載:此墓為后漢太尉喬玄之墓![詳細] |
龍?zhí)稐畲笪菸挥邶執(zhí)多l(xiāng)龍?zhí)洞宕笪萁M。老屋前址為蘇家一位有錢財的綽號叫“蘇百萬”的人所有,明未因遭兵火燒毀被棄置,后由楊氏七世祖光宗公的第四個兒子楊大賓建于清代乾隆中期,占地4.07公頃,建筑面積約2007平方米,現有房屋103間,雅名“德蔭居”。建筑平面坐南朝北,呈長方形,并沿襲著明清時期徽商人的“商家門不宜南向”的舊俗。按五行的說法:商屬金,南方屬火,火克金。 龍?zhí)稐畲笪蒹w量之巨,是由許多小“口”……[詳細] |
昆侖寨寨址位于黃柏鎮(zhèn)與槎水鎮(zhèn)交界處的一座昆侖山上。東起黃柏大橋,西至馬鞍寨,南視槎水鎮(zhèn)油坊村,北問黃柏昆侖村。分布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昆侖山脈為東西走向。主峰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斷塊山。峰谷之間呈“V”字型。形成了險要的山川地貌。山寨大門被建在開闊的東側。這樣可翠俯瞰山下全貌。這不但很符合視線-原理,而且更加突出了軍事上的技術要素,同時又反映出了古代石匠們的聰明智慧。寨門寨墻用長方形細面麻石條做……[詳細] |
徐家高老屋位于槎水鎮(zhèn)油坊村大橋組,由徐氏第十一代裔孫徐有章之子國學士徐緣性建于清雍正10年(1732年)。民居為磚木結構,屋檐前后出廈,烽火墻為硬山,屋面兩坡,蓋灰色小瓦,外墻體用青磚勾縫,與三面山麓勾勒出黛綠與粉白相映的輪廊空間,其建設風格為明清時期典型的山區(qū)徽派建筑。該建筑磚、石、木雕刻頗具特色,俯仰即是,美不勝收。窗欞、門額、撐拱、柱枋、照壁、墻裙等處是這“三雕”的重點部位,某些“花匠”小品……[詳細] |
胭脂井位于梅城鎮(zhèn)彰法山居委會王灣組內,建筑座落在潛山縣城東3公里處的喬公故址上!栋矐c府志》、《天柱山志》、《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均有對胭脂井的故事描寫。在東漢末年,喬玄公的二女大喬與小喬,分別被東吳將領孫策、周瑜看中并娶為妾室。因二喬常到井傍梳妝打扮,……胭脂粉落入井中,使井水變成了粉紅色,故后人將此井稱曰為“胭脂井”。該井于1993年發(fā)掘修復,現建在一座方形的臺基上,……[詳細] |
方家老屋位于痘姆鄉(xiāng)紅星村同心組。據方氏家譜記載,該建筑建于清乾隆中期,由方氏16世祖顯浩公從一位姓柳的人手上買下重建。以磚木結構,前后淺檐。大門前有“月沼”塘,屋后有主山,屋頂砌一列人字形馬頭墻,安“蘇式”座頭,屋面兩坡,覆以灰色小瓦。二進設為中廳,五架、梁用材碩大,采用抬梁與穿斗混合結構。廳內左右板墻至頂。在檐柱與外金柱之間設卷棚頂,前后金柱上安裝一排擋風板。最后一進為后廳,內門安裝八扇花格子門……[詳細] |
楊小屋古生物化石點位于痘姆鄉(xiāng)求知村金星組,為一條東西走向呈乳房狀的丘崗上。相對周圍農田高度約20米,地表遍植松科松屬類樹種。分布面積達2000平方米。這處化石點的成坶質多為石灰?guī)r的風化物,有許多含化石的巖石出露于地表。1981年中國科學院李傳夔教授曾在此采集!皷|方曉鼠”重要化石標本,屬古新世中晚期,被稱為世界上出現最早的鼠類祖先。該化石的出現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對研究本地內乃至潛山地區(qū)史前……[詳細] |
程長庚故居位于王河鎮(zhèn)程家井村前進組,坐北朝南,面闊兩間,外墻上白,二面坡屋頂,前后檐出廈,屋面蓋“箥箕瓦”。故居西頭房屋被拆建成新樓房,現僅存房屋3間,占地115平方米。程長庚(1811-1880),名聞檄,字玉珊,清代潛山縣程家井人,是京劇創(chuàng)始人之一,享譽“徽班領袖”、“京劇鼻祖”的稱號,在潛山縣博物館內設有“程長庚陳列館”,可供參觀![詳細] |
佛光寺位于天柱山鎮(zhèn)茶莊村上沖組,座落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天柱山南大門處,原稱馬祖庵,源于唐代高僧馬祖道一名。庵基始建于明萬歷25年(1597年),由桐城進士吳應賓、懷寧戶都郎阮自華二人捐資營造。萬歷27年(1599年),上命中使御賜藏經,詔改馬祖庵為佛光寺,寺名沿用至今。明末至清代咸豐年間,佛光寺屢遭兵燹,后重建數次。20世紀90年代寺殿建設開始走上規(guī);⒄(guī)化,F有建筑依山勢呈梯狀布局。中軸線取……[詳細] |
劉源題字刻位于天柱山風景區(qū)西關寨口處的一面崖壁上,石刻幅面向南,高約1.92米,寬約2.19米,自右向左豎書,共68個字,分9行,單線陰刻文曰:“大宋咸淳元年(1265年)奉本朝闕命措厝山寨保聚生民十萬余眾答歷十余年北朝軍馬累次攻打保守無虞民戶春耕冬則入寨寨長同安郡土豪劉源叔清鼎建統(tǒng)制寧宗達崇道。”石刻字槽較淺,線條瘦勁,內額無損,較完整。 劉源,字叔清,南宋末年本地土豪。祥興二年(1279年)元……[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