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珊墓位于嬉子湖鎮(zhèn)漁業(yè)村嬉子墩。墓區(qū)臨湖,原由墓壙、墓冢、拜臺和石像生及石坊組成。墓冢后半環(huán)墓壙,冢前設三級拜臺,拜臺自上而下排列石翁仲、石馬各一對,為麻石質圓雕,拜臺前立石坊一座,F(xiàn)石坊不存。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余珊,字德輝,明正德三年(1508)進士,官至按察使。居官清廉,為人敢于仗義直言,嘉靖中,應詔奏“十漸”,計萬余言,俱中時弊!巴辍保瑑H“舊廬數(shù)椽蔽風雨!薄白溆诠,不能具斂……[詳細] |
半山閣,乃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晚清教育家吳汝綸創(chuàng)辦的桐城中學堂藏書樓,坐落于桐城中學校園內(nèi),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曾在桐城中學學堂任教的日本教師早川東明參與設計。當代古建筑專家單七元、羅哲文、鄭孝燮曾對其設計形式和建筑藝術大加贊賞,稱頌它是“凝固的音樂”。 吳汝綸,字摯甫,一字摯父,清代安徽桐城人。晚清文學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同治四年進士,曾先后任曾國藩、李鴻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長期……[詳細] |
左忠毅公祠位于桐城市區(qū)桐城中學校園內(nèi),建于明崇禎年間,是紀念左光斗的專祠,簡稱“左公祠”,F(xiàn)左公祠占地面積1027.27平方米,分前進、中進和后進三部分,均為木構架建筑,建筑格調(diào)較高。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明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使。他為官力謀國事,匡扶正義,清直敢言,頗有政聲。天啟四年,因-魏忠賢閹黨致禍,下獄致死。崇禎帝即位,為其冤案昭雪,追謚“忠毅”。左忠毅公祠與啖椒堂相連一處;……[詳細] |
孔城老街AAAA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孔城鎮(zhèn)境內(nèi),距桐城市12公里?壮抢辖忠延1800多年歷史,明清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qū)和長江地區(qū)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太平天國時期,孔城遭到破壞,但不久即恢復,現(xiàn)有老街即太平天國以后建設的。老街綿延數(shù)里,分為十甲。每甲之間有閘門隔擋。南北走向,呈“S”形,地勢南低北高,一條主街,兩條橫街,另有三巷一弄。總長約3公里,街道寬度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為麻石……[詳細] |
姚元之舊館,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學內(nèi)。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號薦青,桐城人,嘉慶進士,畫家,官至左都御史。其舊館現(xiàn)存三組建筑:前樓、東西廂房、后樓。前后樓之間,東西廂房,中成院落,稱為“前院”。后樓后,有長方形院落,稱為“后院”。整個建筑長45.75米,寬20.48米,總面積為936.96平方米。前樓面積為132.34平方米,系前后廊式建筑,木構架保護完好。樓分五開間:明間長6.7米,……[詳細] |
吳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區(qū)西后街中段西側延陵巷內(nèi),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積較寬,分前廳、后廳、廂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陸續(xù)改建,舊貌稍有改變。今存其幼年書房、臥室等五間平房,面闊19米,進深三間,長5.2米,面積為187平方米。系磚木抬梁結構,兩坡瓦頂,前設檐廊,撐拱承檐。每室前后開窗,上為開啟式豎窗,下為固定式橫窗,寬敞明亮。今西頭一間木窗,仍為原物。室內(nèi)西山墻掛有吳樾殉難照片。吳樾(1878--1……[詳細] |
桐城中學石柱刻,峭然聳立該校園東側。柱為方形麻條石,高4.32米,邊寬0.34米,頂部呈錐形,底部設基座。石柱四方,豎行陰刻兩組銘文,東西兩方刻魏體,字體端莊,文曰:“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南北兩方鐫篆書,運筆流暢,文曰 “為梁為柱罔不宜,志重遠者石柱刻于民國十四年(1925),邑人書法家方守敦、方壽衡為之題書,意在激勵學子,立志高遠,奮發(fā)向上,成為國家梁柱!拔母铩敝,石柱被砸斷,基座被撤毀。19……[詳細] |
安徽省桐城市市區(qū)是座古城,一直有著“文都”的美譽,大概是因為中國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這里發(fā)源的緣故吧,桐城市內(nèi)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隨處可見。城內(nèi)有許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錢尚書巷”、“雙井巷”、“講學園巷”、“小河邊巷”等等,但最為聞名遐邇的街巷是“六尺巷”!傲呦铩笔且粭l100多米長、2米寬的小巷,鋪著鵝卵石路面。據(jù)縣志記載:清朝康熙皇帝時期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城做官,他……[詳細] |
桐城烈士陵園,在市城區(qū)西門外求雨嶺南麓。烈士塔前身為“桐城烈士墓”,原建于北門釣魚臺山頂。1962年,桐城縣人民政府改“烈士墓”為“烈士塔”,并移建于今址。烈士陵園的整體布局,依山面城,坐北朝南,總面積為30000平方米,四周筑亂石圍墻,其中一條4米寬林蔭道,通向35級寬闊臺階,直登塔臺。塔臺呈長方形,面積1700平方米,周環(huán)水泥鋼筋欄桿,邊沿 植以翠柏。基臺為正方形,面積130平方米,四周亦環(huán)以……[詳細] |
后樂亭位于桐城中學校園左側,是一座四柱八角飛檐式亭閣建筑,左側屹立著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土、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桐中老校友黃鎮(zhèn)同志紀念碑,其銘文為安徽省級老干部、書法家張愷帆所書,匾額“后樂亭”系黃鎮(zhèn)親題。黃鎮(zhèn)(1909--1989),祖籍桐城(今屬樅陽),為桐城中學-畢業(yè)生,后就讀于上海美專、上海新華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國0,歷任紅軍兵團宣傳部長、政委等要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詳細] |
渡江戰(zhàn)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司令部(簡稱渡江戰(zhàn)役二野司令部)舊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學校園內(nèi)。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戰(zhàn)室設在中學圖書室內(nèi),此系一幢高臺基的近代建筑,面積231平方米,座西朝東,抬梁式磚木結構,下為磚石壘砌臺基。面闊一間,進深三間,四周設回廊,寬1.2米,回廊設16根木柱,墊以四方石柱礎。磚砌隔墻,東設大門,南北墻各設五個券窗,兩旁設邊門。西墻設兩個券……[詳細] |
清桐城父宰相張英、張廷玉的祖塋地,坐落于桐城市嬉子湖鎮(zhèn)境內(nèi),名之“落鳳窩”。張氏祖塋海拔為24米,墓地長18米,寬9.5米,面積為171平方米,大墳隆起,高達1.1米。高碑聳立出土高為1.07米,寬0.2米,厚0.04米.碑正中陰刻大字云:“明張氏四世妣慈壽胡太君之墓”,上款陰刻“陜西布政司參政孫淳立”,下款陰刻“保和殿大學士十世孫張廷玉重修”。張氏祖塋,背依雄山,形似鳳凰;近旁兩山相峙,狀若鳳翼……[詳細] |
藻青山素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是安徽省長江以北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我市孔城鎮(zhèn),距桐城市區(qū)18公里。四周桐梓山諸峰環(huán)抱,層巒疊嶂,其山孤峰突兀,挺拔峻峭,山色秀美,妙趣盎然;古“桐城八景”中“桐梓晴嵐”一景便出于斯。山頂建筑鱗次櫛比、亭臺樓榭風格迥異;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拜佛堂等大有可觀。全山掩映在碧翠蔥籠之中,遠望孔城河,如白練橫于山下,古有暮雪之譽。山中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登山……[詳細] |
投子山位于市區(qū)北約二公里,亦名鳳凰山,蓋因其山形若鳳。相傳三國時吳將魯肅兵敗后將子投此為僧,故名投子山,山中有寺,即名投子寺。投子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間(公元860-874年),是皖北著名的佛教禪院。投子曉鐘乃桐城老八景之一,F(xiàn)山中存有投子禪寺、德柏庵、趙州橋、接官亭、鐘樓等建筑。地址:市區(qū)北約二公里……[詳細] |
文和園位于龍眠鄉(xiāng)雙溪村,是清朝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陵園。1755年,張廷玉壽終正寢,歸葬于此。1995年起,安徽省和桐城市有關部門先后撥款對之進行全面修復,整個陵園分墓區(qū)和享堂兩個部分。墓區(qū)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石獅、石虎、石羊、石馬鱗次櫛比,文俑、武俑、龜躍相對排列,石香爐、石供桌、石燭臺陳列墓前,蒼松、翠柏、銀杏綠樹成蔭。享堂內(nèi)陳有張廷玉座式繡像、香爐、供桌,兩則懸有張英、張廷玉親筆楹聯(lián)。199……[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