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河琴川 琴川運河西起鎮(zhèn)海門(水北門),經孝義橋,南達顯星橋,基本橫穿邑城會琴川七弦之水,東出迎春門(小東門),西注翼京門(南門)水關,為邑城泄水及糧運之通渠。自北往南,河上依次架有水北門橋、盛稼橋、倉橋、通江橋、瞿橋、醋庫橋、方塔橋、琴川橋、迎恩橋、灣灣橋、興賢橋、顯星橋等。清咸豐時疏浚河道。建國后,全部浚通河道并于1980年筑通江橋至瞿橋石駁岸170米。1981年翻建兩側駁岸達1700余米……[詳細] |
北新橋位于沙家浜鎮(zhèn)唐市河西村,垮尤涇。初名永豐橋,始建于清乾隆時,道光年間易木為石。2004年重修。今橋拱形三孔,拱圈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式砌置法,花崗石砌筑。中孔矢高7米,頂寬3.5米,中拱高6米,左右小拱各高3.8米,跨徑中孔11.3米,左右小孔各7米,全長44米。兩堍各設45級踏步。占地面積約為112.5平方米。東西兩側明柱各鐫一副楹聯(lián),金剛墻上鐫題記數(shù)列。該橋于2011年12月19日被公布為省級……[詳細] |
嚴訥宅系明嘉靖年間武英殿大學士邑人嚴訥居宅, 嚴訥(1511—1584),字敏卿,號養(yǎng)齋,常熟人。嘉靖時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其宅原為三進,現(xiàn)存二進,占地面積約為205.99平方米。第二進后堂屬明代原構,坐北朝南,歇山頂,額坊上略施彩繪,用料粗壯,形制簡樸。第二進大廳,硬山頂,為清代中期重建。廳右有小型庭園,內置湖石山子、花木等,小巧典雅。此宅于2006年6月5日被公布為省級……[詳細] |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東嶺仲雍墓起,西至小石洞止,在全長約10公里的范圍內,共發(fā)現(xiàn)有200座左右。石室土墩沿山脈走向,以3個或5個成品字形群組分布于山脊頂峰及山坡交叉要道等處,大墩直徑約20至15米,高8至5米。小墩直徑約8至5米,高3至2米左右,其建筑結構系采用本山長條石塊、石片壘成下寬上窄之長方形洞室,以大石塊封頂后再用山泥堆成饅頭形、覆船形等狀,在一端筑有甬道,口朝西向為多。1982年,常熟博……[詳細] |
言子舊宅位于城區(qū)東言子巷13至17號。系清代建筑,坐北面南,存東西二組平房。東組屬17號,有四進,頭進與第二進為三開間,第三進廳通面闊5間17.5米,通進深9架梁8.8米,廳后天井東側為言子墨井。第四進在天井圍墻之外;西組屬15號,僅存第三進后堂?繓|組陪弄內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兵部侍郎珂興阿所立御祭碑一通。堂后天井圍墻上嵌砌乾隆及光緒間鐫碑刻三塊,分別為一松山房四止圖、言子墓圖、言子像等……[詳細] |
嚴天池墓位于虞山鎮(zhèn)元和村段頭浜西北角。墓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徑4米,高1.5米,外設羅城。墓道長11.5米,中間置1938年“今虞琴社”同人查阜西、吳景略、張之謙等20余人所立古琴式花崗石碑一通,鐫文“明代琴宗嚴天池先生墓碑”。原墓設有翁仲、石獸及丙舍等,皆毀。1985年重修。據(jù)《嚴氏家譜》載:“嚴天池生前曾自相墓地于茅山,后輩因祭掃路遠,擇葬今址。”嚴天池(1574—16……[詳細] |
四高僧墓在虞山北麓寺路街興福寺東。系歷史上興福寺四位高僧之墓地。唐之懷述、常達,五代彥偁,宋晤恩,被稱為興福寺“四高僧”,說明興福寺歷史之久,歷來皆為江南名寺,為興福寺的歷史研究以及古代江南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史料。此墓于1979年重新修繕,占地約1400平方米。四冢并列,坐西朝東。墓上各置石佛塔一,高約2.5米。四周廣植松柏,外設圍墻,北壁以單間沖天式石坊一座作墓門。坊額上鐫刻神獸圖案,明柱上鐫楹聯(lián)……[詳細] |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趙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對尚湖,獨居虞山兩峰之間。原規(guī)模壯觀,氣勢宏大,設翁仲、獸、亭、坊等石刻,亭內置御祭碑,后皆毀。1986年及2001年兩次大修,漸復舊觀,F(xiàn)占地約1600平方米,墓冢直徑4米,高1.5米,圍以羅城,外設拜臺。墓道長達90余米,兩側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獸、翁仲等,冢后豎碑鐫文“明贈尚書瞿文懿之墓”。瞿景淳(1507-1569)字師道,號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聰……[詳細] |
虞山公園位于常熟城北虞山山麓。依山傍城,秀木擁翠;亭、榭、橋、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徑,曲盡其妙。山野風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獨具城市山林優(yōu)勢之綜合性公園。正門臨北門大街,為舊時半巢居及陳家山門處。民國20年(1931年)建園,初名常熟公園。其時城西隅尚有逍遙游公園,原為明嘉靖年間大學士嚴訥讀書處,曾一度改名為虞山公園,后漸衰落而不存。常熟公園俗稱為新公園以示區(qū)別。此園倚山并沿城墻構筑,緊靠虞山……[詳細] |
寶巖禪寺位于虞山寶巖生態(tài)觀光園的中心位置,是景區(qū)內的一個主要景點。寶巖生態(tài)觀光園位于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寶巖灣的蒼山翠谷之中,占地面積200公頃,被稱為“虞山第一灣”。園內森林景觀絢麗恢宏,以大片天然針闊混交林為主,建有果茶立體栽培園、果樹精品園、觀賞竹種園、楊梅品種園等森林植物生態(tài)園,同時開放有一列科普蒸汽列車,餐飲區(qū)有十多家特色農家飯店,F(xiàn)已成為了集農業(yè)生產、生態(tài)觀光、森林旅游、休閑度假、……[詳細] |
寶巖景區(qū)位于虞山南麓寶巖灣,臨湖依山,空氣清新,為天然氧吧。園內千年古剎寶巖禪寺,香煙繚繞,周邊竹海環(huán)抱,楊梅茂盛。民俗“看楊梅、燒蒔香”傳承至今已達900多年。景區(qū)內尚有小云棲寺、石洞冷泉、連城石壁、帝師園、虞山印象和生態(tài)科普館等展示虞山人文與自然資源的新老景點多處。……[詳細] |
常熟古城已有1700多年歷史。虞山城墻是常熟城墻中沿著虞山的一段。它是蘇南地區(qū)惟一騰山而筑的城墻,故有“江南小長城”之稱,占地27000平方米,登城極目四顧,青山綠水,古城巷陌,山、水、城融為一體,顯“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獨特景致。虞山城墻最早構筑是在距今1380多年前的唐代武德年間,原為土城,1341年至1368年由土城改為磚砌城墻。1553年曾經重建城垣。1993年,常熟市政府曾重建虞山門城樓和……[詳細] |
虞山派篆刻藝術館于2008年6月開館,是我國首家集中展示篆刻藝術一個流派的歷史、風格、代表人物的專題博物館,新建的虞山派篆刻藝術館,原系清代張姓宅第,占地面積470平方米,建筑面積384平方米,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3月開始實施修繕工程,4月底進入內部陳列布置階段。該館共分兩大區(qū)域四個部分,分別介紹虞山印派自元代繆貞至清初、乾嘉年間、近代等各個時期涌現(xiàn)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當代常熟在篆……[詳細] |
白雀寺位于虞山鎮(zhèn)大義管理區(qū)中經村,始建于梁天監(jiān)二年(503),志載:建寺中有白雀來巢,寺因以名。南宋端平三年(1236),僧如瑤重建,元末毀于戰(zhàn)火。明正德丁卯年(1507),僧0拓之,隆慶初再毀,僧明凈再新之,不到20年又毀。萬歷年間,僧智海、慧秀募金重建。王世貞撰記曰:“甓取其厚,材取其良,塗塈取其精堅。于是三身之座、四天之閣與十六應真之位,屹然若金剛不壞矣,壯麗亦稱是”。清初又被火廢。乾隆二十……[詳細] |
興福寺位于北郊虞山山麓。南齊時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興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賜“破山興福寺”額。唐代詩人常建作《題破山寺后禪院》詩后,寺名聲更盛,歷代文人名流題詠甚多。寺屢經興廢,“文革”中盡毀。1980年起,特別是1983年列為全國重點寺院后,興福寺得到全面恢復,成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覽勝地。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徑通幽處,禪……[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