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彭城閘遺址位于灣子鄉(xiāng)西福村西南0.5公里的高仰田野里。是唐寶歷年間(公元825~826),縣令劉仁師開修本縣五渠的總閘。因劉系江蘇彭城人,故名彭城閘。閘旁建有劉公祠。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約50米,今已廢圮無跡,唯遺址地下存有成排石碌碡。1982年列為縣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唐東渭橋遺址位于耿鎮(zhèn)白家嘴村西南300米,今渭河南2.6公里處。面積約2萬平方米。木柱梁橋、南北走向,全長548.8米,寬11米。揭露出楔人原渭河河床的木樁22排418根、石分水金剛墻4座。橋南端石鋪道路殘長約160米,殘寬12~20米,出土鐵釘、鐵板、鐵栓板及“開元通寶”錢幣、銅佛像等,共100多件。1967件,曾出土開元九年(721)“東渭橋記”殘碑一通,文載京兆尹率高陵、三原等10余縣官民合……[詳細(xì)] |
昭慧院遺址位于今縣城東南3里的高陵一中校園內(nèi)。屬佛教寺院遺址。唐玄宗大中年間(公元847—860)創(chuàng)制。明正德年間(1506—1521)住僧滿愍率寺旁居民各捐資物,召匠重修。重修后的昭慧院,南北長四十一丈,北頭科一十五丈,南頭科一十六丈。清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義時毀于戰(zhàn)火![詳細(xì)] |
隆昌寺遺址位于縣城西約9公里姬家鄉(xiāng)毗沙村西南麓。此處原為秦漢涇河官渡,有驛樓。據(jù)載西漢平諸呂之亂后,漢文帝由代至長安稱帝,居此地4日,差人赴中渭橋觀變。該寺建于金代。宋太宗敕賜名隆昌寺,有塔突兀,佛事活動長盛不衰。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義時毀于戰(zhàn)火。建國后,1986年9月26日,毗沙村機(jī)磚廠在此掘土?xí)r發(fā)現(xiàn)地宮。地宮呈八角形單室穹窿,底廓約3米,高約4米,門西南,高約1.5米。磨面磚砌筑,彩繪仿……[詳細(xì)] |
崇皇寺遺址位于縣城西南7.2公里崇皇鄉(xiāng)政府駐地處。秦、漢時官邸,唐初置佛寺。相傳薄后誕漢文帝于此。又傳唐明皇兩幸于此,故又名重皇寺。宋太宗敕賜名崇皇寺,有瑞樓云塔。明嘉靖二十二年(1553),該寺所立“臨濟(jì)宗派碑”記載,地基南北二十六丈,東西十九丈,內(nèi)地二十畝。清同治年間(1862—1874)回民起義時廢毀。建國后,出土有秦石制殘像![詳細(xì)] |
龍躍宮遺址位于縣城西約6.4公里通遠(yuǎn)鎮(zhèn)李觀周村東北。唐高祖之舊宅地。武德中(公元618—626)以奉義宮改建。武德七年(公元624)十二月,高祖入龍躍宮,校獵于高陵,大獲禽獸。次年(公元625)十月,校獵于北原,復(fù)入龍躍宮。德宗時(公元780—804)改為修真觀。觀中有神堯真容及御井、靈柏等。該址梁開平年間(公元907—911)廢,遺址面積約1000平方米,遺物有御井石制八角形井口圈,邊長1.18……[詳細(xì)] |
魏晉高陸縣城遺址位于今縣城西南1里處鹿苑鎮(zhèn)小古城附近。存有城垣殘基和陶質(zhì)五角形水道等。曹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因高陵與魏武帝曹操墓重名而被改為高陸,縣治由千春村處遷移于此。北魏時又由此遷于今縣城。此城作為高陸縣治時間達(dá)212年![詳細(xì)] |
漢高陵(千春)縣城遺址位于今縣城西偏北約0.57公里千春村處。新朝天鳳二年(公元14)更名為千春縣,更始元年(公元23),復(fù)名高陵縣。城周三里,已廢圯無跡。此城作為縣治始于西漢,終于東漢。計426年![詳細(xì)] |
漢左馮翊城遺址左馮翊城,原為西漢武帝無鼎四年(公元前113)建置的佐助左內(nèi)史并掌軍事的左輔都尉府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改左內(nèi)史為左馮翊后,隨之改為佐助左馮翊的最高官署城,是所謂三輔都尉之一。東漢光武東都后,左馮翊出治本縣,與之同駐一城。曹魏初年,改左馮翊為馮翊郡、治所遷到臨晉。左馮翊(左輔都尉)城歷時300多年。遺址位于縣城西南1.85公里的鹿苑鎮(zhèn)大古城時,地表層內(nèi)存有墻基、零星瓦片、……[詳細(xì)] |
流陽陵縣城遺址位于馬家灣米家崖村東產(chǎn)經(jīng)300米涇河南岸臺地上。呈長方形,城墻夯筑,F(xiàn)存南墻殘長約600米,東西墻均殘長約60米;殘高1—2米,基寬3米,夯層厚13—15厘米。因涇河南移,北墻已不存。采集有“長生無極”、“長樂未央”瓦當(dāng)及外素面、內(nèi)布紋筒瓦、板瓦殘片。西漢景帝時以弋陽縣改制,王莽時改為渭陽縣。1982年列入縣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唐鹿苑縣城遺址位于馬家灣鄉(xiāng)西營村南塬上。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建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并入高陵。該遺址東西長1公里,因被渭水沖刷,現(xiàn)南北寬只有0.25公里。東、西、北三面墻基殘存,為窩夯土筑。遺址中有大量唐、宋時代的瓦片、瓷片、磚塊等。還有戰(zhàn)國時代的陶片。相傳周郝王曾在此筑寨屯兵,故有郝王寨之稱。又傳鹿臺將軍佐軒轅破蚩尤于此,故有鹿臺營之名。元末,陜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李思齊又在此筑城戍守……[詳細(xì)] |
史喻遺址屬漢代文化遺址。位于通遠(yuǎn)鎮(zhèn)史喻村南40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4米。采集有灰陶盆、罐、壺殘片,以及云紋瓦當(dāng),繩紋筒瓦、板瓦,繩紋條磚等。……[詳細(xì)] |
草市遺址屬漢代文化遺存。位于鹿苑鎮(zhèn)草市村西20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采集有陶甕、盆、罐殘片,云紋瓦當(dāng)、繩紋條磚、幾何紋鋪地磚、繩紋筒瓦、板瓦及磨等![詳細(xì)] |
崖東遺址屬漢代文化遺存。位于馬家灣鄉(xiāng)米家崖村東300米,涇河南岸臺地上。面積約1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云紋瓦當(dāng),繩紋板瓦、筒瓦、條磚。以及陶罐、缽、盂、甕、盆等殘片![詳細(xì)] |
夾灘遺址屬仰韶文化遺存。位于張卜鄉(xiāng)夾灘村西南600米,渭河北岸二級臺地上。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不詳。采集有泥質(zhì)紅、灰陶和夾砂灰陶片,飾繩紋、刻劃紋。器形有罐、缽等![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