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寺白雀寺坐落在離西和縣城區(qū)2公里的西峪鄉(xiāng)觀音村四臺山山崗,寺院依山勢而建,左護崆峒,右繞隍城,遙對觀山,姜席河與南柳河在寺前交匯而成的白水河從寺腳蜿蜒東去。這里冬有松柏露翠,夏有綠槐吐香。白雀寺巍然立于山崗,居高俯瞰白水河兩岸。占地13936平方米,約20.6畝,依古制建有四大院八小院共十二院,該寺現(xiàn)在為西和縣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雀寺是一座佛教名寺。相傳西和縣境內的古代西峪國……[詳細] |
八峰崖八峰崖在西和縣城東南32公里處,位于石峽鎮(zhèn)西側,與仇池山遙遙相望。在八峰崖的主峰山腰,有罕見的天然石窟。唐代大詩人杜甫從秦州經西和轉道同谷(今成縣)途中,曾游覽八峰崖奇景,寫下了《石龕》詩: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伐竹者誰子,悲歌上云梯。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苦云直干尺,無以充提攜。奈何漁陽騎,颯颯驚蒸黎。八峰崖是一處……[詳細] |
法鏡寺法鏡寺位于西和縣城以北12公里處的石堡鄉(xiāng)石堡村的五臺山,是隴南境內一處著名的石窟佛寺。因唐代大詩人杜甫留詩而聲聞隴右。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為安史之亂所累,關中一代鬧饑荒,加之地方官吏橫征暴斂,使他“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這游”,于是憤然棄官(時任司馬參軍)攜妻帶子,西赴秦州(今天水),一路顛沛流離,又從秦州趕赴同谷(今成縣)路經法鏡寺。見法鏡寺翠碧的修篁,鳳尾森森,雨中的松樹枝葉……[詳細] |
岷郡山岷郡山坐落在西和縣城南1.5公里處,俗稱“薩爺?shù)睢保请]南乃至全省聞名的道教宮觀。漾水河與趙五河交匯山前,向北而涌流。蒼茫之中,一峰獨秀,綠陰森森,薩真人祠雄踞于山頭。岷郡山原名獨頭嶺,南宋紹興年間改稱岷郡山。當時金滅北宋,關隴六路盡陷于金,岷州州治南移白石鎮(zhèn)(今西和城北郊白水河以北),白石鎮(zhèn)無險可守,又移署于岷郡山,后宋金議和,因“岷”字犯金太祖完顏旻之諱,故將岷州改為“和州”。又因江淮之……[詳細] |
隍城隍城位于西和縣城的西山山麓,古時曾叫做南山、鳳凰山、今名隍城,已被建成隍城森林公園。山勢高厚雄壯,從山腳至山頂綿延四里,隍城與觀山遙相呼應,俯瞰縣城。隍城是一座名山。宋時名南山,山上有十二連城,宋吳玠所筑以御金人者,今僅存三城,其余遺址猶存。山之西北有天然方邱,今名上城,南宋時名高堡,即西周之犬邱,后漢時的戎邱城。如今沿著盤山公路而上,進山門,過長亭,兩邊綠樹蒼郁,山花爛漫,令人心曠神怡,流連……[詳細] |
仇池山仇池山位于西和縣城南50公里處,地處大橋鄉(xiāng)南部,海拔1793米,相對高度791米,西漢水由西北繞山腳南下,洛峪河從東南沿山麓西來匯入西漢水,二水匯流山下,形成三面環(huán)水,一面銜山的天險勝地。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神話傳說中刑-首的地方,氐人的發(fā)祥地,仇池國的故土。海內有89部點擊文獻有對仇池山的記載!端涀ⅰ访枋龀鸪厣綖椋骸敖^壁峭峙,孤險云高,望之若覆壺。高二十余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詳細] |
龍盤洞,位于隴南西和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洞山上。因地處懸崖峭壁,人難攀登,相傳只有飛龍才可出沒而得名。1、洞門沿曲折索回的羊腸小道,一步一喘地攀至接近出頂時,便可看見懸在峭壁上的古洞。洞四周綠苔密布,雜草叢生,荊枝牽蔓,薛蘿連連。洞口高闊,上刻“龍盤洞”三個大字。洞左右石壁上刻有大段文字,或隸或楷,風格多樣。雖字跡殘缺不全,斷斷續(xù)續(xù),但可測得大意。有的介紹龍盤洞的形貌,有的述敘大旱之年在這里求神祈……[詳細] |
香山位于西和縣南部與禮縣交界處,主峰海拔2532米,為縣內第二高峰。南與武都區(qū)接壤,橫貫東西,其地勢東緩西陡,蒼茫-,郁郁蔥蔥,綿延60余公里。登香山,極目四眺,群山朝拱,云海茫茫。西漢水自山腳悄然飛過,在云霧繚繞的半山腰中,上寺、中寺、下寺三座寺院,被錯落有致,依次排列在萬綠叢中。看流云翻飛,聽松濤陣陣,賞奇花異草,瞅綠海揚波,聆百禽鳴叫,使人如入仙境,心曠神怡,樂而忘返。歷史上由于過度濫砍濫發(fā)……[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