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慧嚴寺時代:明代地址:四川省蓬溪縣金橋鄉(xiāng)過軍壩村慧嚴寺(原名“五鼓廟”),位于蓬溪縣金橋鄉(xiāng)過軍壩村。寺座北朝南,現(xiàn)存大雄殿、左側(cè)廂房等古建筑和大雄殿壁畫。大雄殿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單檐歇山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面闊三間共11.45米,進深三間共10.8米,通高8米,柱徑0.4米,素面臺基高0.3米。檐下共施斗拱23朵,正面斗拱均為五鋪作單抄雙下昂,昂尾雕施三卷云。殿內(nèi)梁架的駝峰、雀替鐫有……[詳細] |
鷲峰寺塔,全稱“鷲峰寺禪院佛頂舍利寶塔”,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位于四川省蓬溪縣赤城鎮(zhèn)白塔街所倚鷲峰山,平面呈四方形,為樓閣式磚石塔。《中國建筑史》(梁思成著)有專文記載。據(jù)《蓬溪縣志》記載:鷲峰寺塔由南宋蓬溪縣彥李氏白琳創(chuàng)修于南宋嘉泰年間。該處原有鷲峰寺,寺肇建早于塔,其中殿堂后因兵災漸毀,至明正統(tǒng)年間得以重建。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間,寺內(nèi)戲樓、天王殿、大雄殿、毗盧殿陸續(xù)遷建,今原址……[詳細] |
蓬溪五大古鎮(zhèn)之一的今文井鎮(zhèn)有逾千年的歷史,原名文井場,先建老場,老場原屬西充(解放后才劃歸蓬溪縣),老場規(guī)模較小,只有正街一條,原分為兩排,屋檐水逢中均滴入小溝流去。老場有幾家大茶館,一是正街下排文首清舵把子的茶館,上排傍雞市街口有王姓大茶館,還有下排“多芳園”大茶館、飯菜館。在關岳廟右下邊有一條小街,即原老場場口。另有雞市巷街很簡陋,由雞市巷側(cè)上石級有老米市坡,為米糧市、雞鴨豬羊市等,每逢農(nóng)歷一……[詳細] |
教孝臺,位于蓬溪縣寶梵鎮(zhèn)長海村冬筍溝。清乾隆本《蓬溪縣志》載:五代后蜀廣政元年(938),孝子程崇雅,字孟宗,母疾篤,冬月思筍,孟宗無計可得,乃往林中抱竹而泣,須地裂,出筍數(shù)莖,持歸奉母,食畢疾愈。世傳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是也。廣政二十年(957)十二月,為表彰程孟宗建“教義臺”。乾隆五十一年(1786),潼川知府張松孫至此,覺立意不確,遂與知縣謝泰宸捐銀重修,更名為“教孝臺”,至今存其遺址![詳細] |
常樂寺位于蓬溪縣常樂鎮(zhèn)黃龍山麓。該寺始建于唐貞觀十二(638),后因兵禍毀廢。明宣德年間(1426—1436)寺僧鏡影募修大雄殿;清乾隆二十五年至五十二年,住持僧晉興募修天王殿、無量殿、兩廊精舍(已于民國年間重建)等;清嘉慶元年,寺僧燈鑒募建藏經(jīng)樓、無水三孔橋。至民國時期仍陸續(xù)有增建、擴建,F(xiàn)存常樂寺建筑由各自獨立的前后兩進院落(俗稱前殿、后殿)組成,均為四合院布局,總占地26013平方米,總建筑……[詳細] |
由達成鐵路蓬溪站乘汽車向北轉(zhuǎn)西行8公里,便可到達蜀中名剎寶梵寺了。寶梵寺坐落于四川蓬溪縣西15公里的寶梵鎮(zhèn)寶梵村獅子山中麓。肇建于北宋初年,稱羅漢院。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趙曙敕改為寶梵寺,義為“佛中之圣,梵宗之寶”,直解為:“三寶”、“梵剎”的聯(lián)義。后罹戰(zhàn)亂災禍破壞。遞傳至明代正統(tǒng)二年(1437),僧人海舟到此開山駐扎,于景泰元年(1450)重建大雄殿、觀音閣,增塑佛像。爾后,明清兩代,……[詳細] |
遂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蓬南烈士陵園,位于蓬溪縣蓬南場鎮(zhèn)的林家山頂,是為緬懷在一九五○年平定反動武裝九路軍的--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紀念建筑。陵園建設完成于一九五三年,一九八三年修復。陵園座北向南,建有紀念碑、烈士墓、擋土墻等。碑為四方柱形,高8米。烈士墓呈圓形,直徑5米。墓碑由主壁四柱嵌鑲而成,中壁鐫刻烈士英名,左右壁鐫刻贊詩十首。擋土墻平面呈橢圓形。梯道循山勢安置,小徑曲折,竹柏掩映。陵園……[詳細] |
赤城湖風景名勝區(qū)地處四川盆地中部,位于東經(jīng)105°33′45″至105°45′00″,北緯30°4500″至30°53′38″之間。赤城湖水庫始建于1976年,集雨面積101.4平方公里,正常庫容308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745萬立方米,有效灌面5.2萬畝。有3條干渠和12條支渠,總長140.12千米,貫穿8個鄉(xiāng)鎮(zhèn)。景區(qū)內(nèi)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呈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16.6℃,最高……[詳細] |
蓬溪高峰山(寺)AA 高峰山,又名高鳳山,位于蓬溪城北25公里處文井鎮(zhèn)高峰村,屬文井鎮(zhèn)所轄,與射洪、西充二縣交界。高峰山海拔高度547米,是蓬溪縣境內(nèi)較高的山峰。山中有寺名為高峰寺(又稱廣教寺),山腰筑有古寨墻,開有東、西、南、北四門。據(jù)《四川通志》、《蓬溪縣志》記載:高峰寺建于初唐,至今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后因兵亂屢廢屢興。到清末約1100年間一直是佛教寺宇,是時有古廟房屋面積100余平方米。清朝末年,有道人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