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吳村位于永康市南端,與縉云縣接壤,F(xiàn)存永康農(nóng)村第一大古建筑群,整個村現(xiàn)存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廳堂樓宇、民宅大院、廬墅精舍近百幢,總數(shù)1000多間。厚吳村擁有永康市最早創(chuàng)辦的小學(xué)和創(chuàng)辦已逾百年、歷史最悠久的村級婺劇團。
村中的“吳儀庭公祠”,規(guī);趾辍4私ㄖ冀ㄓ谇寮螒c年,樓屋雕刻精湛,眼下雖然殘破凋零,仍然掩飾不住昔日的輝煌與氣派。
原有“吳氏宗祠”,裝修后,取名“吳公祠”!扒骞佟笔乔О倌陙碇袊傩崭畹俟痰某绨菖枷瘛0傩諏τ凇扒骞佟钡耐瞥,超出了想象。厚吳“清官文化”,可以說,貫穿其整個歷史發(fā)展過程。“吳氏宗祠”,不僅建筑氣派恢宏、木雕精美,而且,廳堂中的“忠、孝、節(jié)、廉”四字,概括了舊文人的“精神脊梁”。它是先賢教誨子孫的庭訓(xùn),也是書法藝術(shù)的珍品。
公共建筑中有古驛道、池塘、水渠、水井、橋梁、唬童塔等,最著名的是古時厚吳村“家居八景”之一的“槐井醴泉”,這口老商業(yè)街上的八角古井據(jù)說與村同齡,井圈上陽刻“醴泉井”三字,井水清澈可鑒,“清道光辛丑年(1851年)永康縣丞吳廷康公余來村游玩,投小石子于井中,發(fā)出之聲越鏗,余韻鏘然,有頃乃歇,曾說'宜名洪鐘’!
商業(yè)建筑中有店鋪、藥店、茶館、作坊等,同仁堂是其中重要一處,老字號的墨書字跡尚在,建筑小巧精致
宗祠建筑是厚吳古村的靚點之一,現(xiàn)存大小祠堂7座,分別是吳氏宗祠、吳儀庭公祠、向陽公祠、麗山公祠、澄一公祠、九份公祠、德忠已祠。另有惟九公祠、雙虞公祠、以誠公祠、英敏公祠等毀于上世紀中后期。這些氣派的祠堂建筑正是厚吳歷代人才輩出、文化興盛和經(jīng)濟繁榮的表現(xiàn)。
總祠堂吳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丁未年(公元1547年),現(xiàn)除花磚門樓是初建遺構(gòu)外其余都是清光緒年間在太平軍火焚后的廢墟上重建。該宗祠前后三進,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正對水池前的空地原有六座巍峨的青石牌坊,“文革”時全部拆毀,一些殘件還散落在祠堂內(nèi)。門廳三間,外有抱鼓石、旗桿礅、旗桿石等,左右五花山墻上有墨書“文謨”、“武烈”和一些水墨畫,正中大門石刻“吳氏宗祠”。中廳“敘倫堂”五間,石柱木梁,九架抬梁結(jié)構(gòu),粗大的額枋上懸掛著數(shù)十塊匾額和一方家規(guī),大多是明清原物,稍間山墻磚壁的“忠孝廉節(jié)”四個翰墨大字也是難得的書法精品。后寢七間,五明二暗,供奉著吳氏世代先輩的牌位。兩側(cè)廂房二十余間,同樣掛滿古匾。
住宅建筑中的廳堂精舍也是厚吳古村的精華所在。如建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的司馬第是當時名聞遐邇的仕途之家、書香門第,堂號名“為繼堂”。該建筑共三進三天井,二十九間,入口處設(shè)置重門,第一道門為二柱三樓式磚雕門樓,正反面陽刻“司馬第”,二道門為月形門洞,三道門由一主二附門組成,門楣分別墨刻“仰瞻山斗”、“書府”、“墨林”,檐下題滿詩詞。一、二進門窗、牛腿等處是大面積的木雕杰作,歷史人物、花鳥蟲魚、琴棋書畫等圖案無奇不有,絳環(huán)板上更是雕出了字字傳神的楷書詩句,令人目不暇接。
厚吳村至今還保留了多處明代民居,其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且年代最古老的是建于明成化戊子年(1468年)的衍慶堂,它前后共三進,前廳大木結(jié)構(gòu)有諸多早期做法,如所有柱子都用梭形、柱頭卷殺、訛角櫨斗,月梁瘦高,梁架節(jié)點處用丁頭拱、十字拱、襻間斗拱、駝峰、大斗等,檐下出跳斗拱,拱瓣明顯,屋頂舉折平緩,柱礎(chǔ)用礩形等。
厚吳古村除了祠堂多、古宅多,古匾多,木雕多外,民間藝術(shù)也很多,每年都有豐富多彩的廟會、燈節(jié),還有婺劇、十八蝴蝶、打羅漢、踩高蹺、大頭娃娃等民俗表演和刺繡、編織、打鐵等傳統(tǒng)手藝。
2019年10月7日,厚吳村古建筑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厚吳村:后吳村位于永康市南部歷山腳下,村前有一座酷似屏風(fēng)的巍巍青山,全村有800多戶3000多人,地勢開闊而平坦,前有屏風(fēng)映翠,后有錦溪迂回,山青水秀,環(huán)境幽美。該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自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村以來,至今已有770多年的歷史,在此其間,人才輩出。吳氏后裔中,曾出過著名"吳氏三相"龍圖閣學(xué)士吳芾,左丞相吳堅和大中丞吳時來。由于人才輩出,也給后吳村…… 厚吳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