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村位于浙江省溫嶺市塢根鎮(zhèn)西部,《嘉慶太平縣志》記載:“白璧山,其山崖壁峭立,坻堮嶙峋,一片璧色,或說嘗掘得白璧于此。”村落壘石為屋,別具特色。
白璧村每一座小石屋都讓人注目流連。墻體用天然石塊隨意地壘砌,石塊之間填泥土或灰漿粘接,厚實堅固。石塊或大或小,形狀各異,粗、拙、野、亂,有一種不受約束的美。用當?shù)仉S手拈來的石材,以簡單適用的技術建造石屋,讓它們像一棵樹一樣在村子里天然生長,人與自然以這樣的姿態(tài)相處,最好不過了。
尊重自然、親近自然、順勢而為,本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妙之筆。用當?shù)仉S手拈來的石材,以簡單適用的技術建造石屋,讓它們像一棵樹一樣在村子里天然生長,既經(jīng)濟,又和諧,人與自然以這樣的姿態(tài)相處,最好不過了。殷實些的人家,會在門楣、窗楣上做些裝飾。簡單點的,只做出幾道弧形的線腳;復雜些的,做成門套、窗套的樣子,用圖案略加點綴,屋子的立面就更加生動豐富了。
讓人歡喜的,還有一個個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庭院。院前常常砌一堵矮矮的石墻,隨意而粗獷,小草乘隙生長,藤蔓蔓延,幾乎將整堵石墻都給包裹住,宛如一道綠色的屏風。有時候,墻頭躥上一只雞,雄赳赳,氣昂昂,人一經(jīng)過,卻慌里慌張地撲扇著翅膀逃開了,讓人忍俊不禁。院子里,栽著各種植物,橘樹枝繁葉茂,一架絲瓜,花兒黃黃的,開得正艷。門前屋后,是一畦畦的菜園。山村人家,日子過得青翠鮮嫩,恬淡豐盈。茂林修竹,屋舍儼然,雞犬相聞,一派桃源情致,真可入詩入畫。
在一片低矮的石頭屋中聳峙而出的,要數(shù)那一座座的碉樓了。民國時期,溫嶺股匪甚盛,興則立寨于內(nèi)陸,敗則隱匿于海島,居民深受其害。白璧村位于山海之間,舊多匪患,多建有碉樓以防匪。至今,村中還留存有三座碉樓。其中的一座位于村口,高三層,底長5.8米,寬5米,下部略寬,上部微斂,顯得敦實厚重。底下兩層用碎石砌筑,第三層為磚砌。底層朝向村子的內(nèi)側,開有一扇小門。二層、三層開有券形或方形窗,內(nèi)開槍眼。雙坡頂,用小青瓦蓋頂。建造碉樓所費不貲,一般人家無法承擔,就集中大家的力量合資建造。這座碉樓,就是由村民們集資建成的。
最特別的是村落最高處的那個碉樓。碉樓掩映在濃蔭深處,一身雪白,醒目而清秀。墻面開方形及券形窗,裝飾精美的窗套,并開有長條形槍眼。雙坡頂,小青瓦蓋頂。與眾不同的是,碉樓北側從中間砌出一道圍墻,墻頭呈波浪形,起伏有致。墻中間,還開有仿歐式的券門。無論從哪個角度、哪個方位看,都是各有姿態(tài)。鄉(xiāng)土的前世今生,一點一滴地凝固在這些建筑上,無聲地訴說著。風云散去,石頭壘砌出的山村人家,不驚不乍地過著自己的日子,樸實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