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漢中古道,從字面上看,即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jīng)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
在古時候,中原進蜀道路崎嶇,攀崖鑿壁,歷經(jīng)艱險,正如李白詩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F(xiàn)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歷在目,不少題紀佐證了古人開山劈石修路造橋的豐功偉績。在平昌境內(nèi)古代題刻尤多:如西興鄉(xiāng)天堂村北1.5千米,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書刻的高1.18米、寬0.7米,筆劃寬0.9米的"長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鎮(zhèn),清光緒(1883)廖綸題書的"群山開路讓人行"及《石峽頌》:"天開靈奇,重巒疊嶂,崗抱雙環(huán),路開一線,樹老石懸,竹修煙暗,宿鳥晨飛,流螢夕璨,水匯岷江,云連秦棧,劍閣夔門,東西相間,玉壘銅梁,秀分厥半,拾級連登,置身霄漢"。由此可以說明古代的平昌境內(nèi)有中原進蜀的古道。
保護范圍:從江口鎮(zhèn)古王家沱碼頭—漢中路—龜碑灣—醫(yī)藥公司—白頂寨,全程長11,000米,以寬0.6米—1米不等的青石板道路及梯道外沿兩側(cè)5米為界;漢中路左右?guī)r壁上2幅石刻巖體外延15米;華嚴庵石刻外延10米;白頂寨寨墻外延10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