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廣州石井橋位于廣州市白云區(qū)石井街道。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東西向,長68米、寬3.8米,為6墩的梁式石橋。橋的兩旁有石欄。橋的兩端原來各建一亭,亭為歇山頂,綠琉璃瓦蓋。橋兩頭有“道光歲次辛卯”紀年石刻;兩側(cè)還有“好進仙人履,能通駟馬車”一副石刻對聯(lián)。此橋至今尚保存完好。它是近代史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
咸豐六年九月(1856年10月),英國以“亞羅”號船事件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戰(zhàn)爭。次年,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與英國組成侵華聯(lián)軍,于十二月十三日(1858年1月27日)攻陷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廣東巡撫柏貴等官員投降,英法聯(lián)軍組成“三人委員會”對廣州實行控制,清官府成了地方性傀儡政權(quán)達3年之久。但廣州人民并沒有屈服,群起組織團練武裝,抗擊侵略者。當時石井鄉(xiāng)就是群眾武裝最活躍的據(jù)點之一。咸豐九年十二月初,英軍千余名進犯石井鄉(xiāng)一帶,團練武裝奮起抗擊,迫使侵略軍退回廣州。現(xiàn)石井橋從西頭至第5塊石欄板上,仍留有當時侵略軍炮彈洞穿的彈痕。
198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石井社區(qū):石井社區(qū)…… 石井社區(qū)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