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禪寺位于站前區(qū)八田地街道辦事處惠安社區(qū),東與公園毗鄰,得名楞嚴寺公園。是我省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民國時期的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占地一萬平方米,有佛殿九十九間。
楞嚴禪寺始建于1922年,1931年落成開光。是禪定和尚多方募化費用,在原佛教宣講堂舊址上建成的。據(jù)傳,當時浙江寧波觀宗寺禪定法師來營口宣講佛經(jīng),產(chǎn)生在本地建廟的構想,即與眾人商討,經(jīng)測風水,認為佛教宣講堂所在地乃龍頭所在,建廟于此,會大吉大利,經(jīng)當時營口縣署批定修建禪寺。
楞嚴禪寺歷時十年才建造成功,山門懸巨匾一塊,上 書四個大字“楞嚴禪寺”,此為浦儀小朝廷“國務大臣”鄭孝胥手筆。全寺有佛殿九十九間,院落規(guī)整。全部建筑物分布在正南正北走向的一條中軸線上。寺院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南北中軸線上排列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兩側建有鐘鼓二樓和東西配殿。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又在寺院東臨建九級寶塔,此后又在山門正南建一影壁。寺院建筑群為花崗巖條石臺基,墻壁為青磚砌造,一順一丁,磨磚對縫。山門、鐘鼓樓為歇山式,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和四個配殿皆為硬山式。所有建筑都為大木架結構,瓦頂和屋脊裝飾浮雕花紋并加以鏤空,屋檐斗拱雕刻彩繪,畫面生動傳神,栩栩如生。
山門是寺院整體的開程建筑,為雙層重檐歇山式建筑,雙檐四角遠跳,正脊兩側面施以蓮花浮雕,脊兩端有鴟吻。南壁正中設拱形門,有木制外包鐵皮乳鐵釘朱紅大門二扇對開。墻壁四周有青磚磨制斗拱38朵,皆為二跳華拱。外檐枋檁多繪二龍吸珠,兼有云紋、花卉等各式彩畫多組。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東西長12.7米,南北寬7.2米,高約10米。內(nèi)供奉有哼、哈二將,左右各有一耳門,F(xiàn)山門外上層檐下“楞嚴禪寺”匾額是趙樸初手跡。
穿過山門而入一進院落,迎面是天王殿,大木架硬山建筑,開前后兩門,有六層臺階通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東西長22.5米,南北寬13.8米,高約8.5米。殿正脊雕有四龍吸珠裝飾,兩端飾有鴟吻。殿前后各有檐柱六根,前后檐下有斗拱32朵,柱頭斗拱為七蹲。額柱上繪有云龍、異獸、云紋花卉等彩畫。樨頭上部有磚刻仙人和干申獸像一組。殿內(nèi)供奉彌勒佛一尊,兩側為四大天王站像,后有韋馱站像,硬山式建筑,正脊為透雕四龍戲珠裝飾。
鐘鼓二樓坐落在一進院落兩側,分列西、東,高約12米,均以五層臺階通上。二樓全為7米見方的正方形,采用歇山頂,雙層檐,大木架結構,正脊兩側施以荷花浮雕,端有鴟吻裝飾。四周設檐柱12根,頂層檐柱置于墻壁中心線上。鐘樓下層南、北、西墻壁上各開有一個圓形窗,東面為六扇通天門;鼓樓南、北、東墻壁設同樣圓形窗,西面為六扇通天門。此二樓上下層中夾暗間一層。鐘樓正梁懸一大鐘,聲音悅耳,可達數(shù)里;鼓樓內(nèi)架一大鼓。悠揚的晨鐘暮鼓之聲就是從這里飄然而出的。
大雄寶殿是二進院落的正殿,亦是寺院整體的中心建筑,建在高1.1米的花崗巖條石臺基上,前后各開一門,有六級臺階通上。大木架硬山頂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東西長20.5米,南北寬11.5米,高約12.5米。正脊、兩側為游龍戲珠浮雕,中間為塔式火珠,凌空獨立。殿脊前后浮雕鏤空,玲瓏剔透,這種設計立體感強烈,極具裝飾意味,又節(jié)省材料,還可以緩沖風的阻力,減輕地基壓力,從而延長了建筑物壽命。樨頭上各有仙人、一組雙神獸和花卉青磚雕刻,垂脊下部各有套獸五只,姿態(tài)不一。我們仰觀大殿屋頂,有如百獸翩翩起舞,躍躍欲飛,給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之感。山墻上有荷花一組,為其它廟宇所不多見。殿內(nèi)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右為東方藥師琉璃光佛,左為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兩側為十八羅漢。佛像栩栩如生、神態(tài)不一,給人肅穆起敬之感。
藏經(jīng)樓坐落在三進院落正中,是全寺的最后一座建筑,原建筑在1975年遼南地震時受到損壞。重建后的藏經(jīng)樓為歇山式、大屋頂、四面回廊的樓閣。正脊兩側是游龍浮雕,四面設檐柱24根,南開三門,北設一門,有石臺階通上,樓梯設于樓內(nèi)東端,可直接上至二樓。
配殿共有四座,分建在寺院中軸線上各殿東西兩側,面闊均是五間,進深2間,南北長20.5米,東西寬8米,硬山卷棚頂,大木架結構,磨磚對縫,垂脊有套獸裝飾。
楞嚴禪寺整體建筑布局嚴謹,排列有序,是一組完整的寺院建筑群。建筑為青磚磨磚對縫砌成墻壁,極為講究。名列東北四大禪林之一。每年陰歷四月初八廟會之時,這里人山人海,殿內(nèi)誦經(jīng)之聲不絕于耳,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來趕廟會。
建造伊始,楞嚴禪寺里供奉著四十二尊佛教造像,材質又分木雕、泥塑、銅鑄、彩瓷。每尊佛像都塑造的逼真?zhèn)魃瘢┟钗┬,有如置身于佛家仙境一般。藏?jīng)樓共存明、清版本經(jīng)卷720余部,每部十卷,每卷數(shù)十本,著名的金剛經(jīng)、大藏經(jīng)被全部收藏其中。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佛像、經(jīng)卷、建筑等一直保存完好,但隨后在“文革”中遭到破壞,殿宇的浮雕、彩繪、經(jīng)卷、書畫及各種珍貴工藝品破壞殆盡,佛像被全部毀壞,鼓樓的一面大鼓和山門的匾額不知了去向,寺內(nèi)所藏各種經(jīng)卷被焚毀,僧侶離開了寺院。1977年營口市文物管理部門接管后,從1978年至1983年,國家撥款將寺院恢復原貌,經(jīng)過幾年不懈努力,楞嚴禪寺又煥發(fā)出光彩。隨著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寺院由佛教協(xié)會接管,如今僧眾云集,香火興盛。
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入中國。營口自明代發(fā)祥以來,因據(jù)有渤海、遼河之利,津滬閩粵的客商漁戶揚帆而至,結廬而居,人煙日趨稠密。由于四方雜處,風俗各異,信仰和追求五花八門,建廟之風甚盛。如天后行宮(西大廟)、老爺閣、小南海等都各領-,香火盛極一時。但不知什么歷史緣故,大乘佛教卻姍姍來遲。直到二十世紀初,營口才有一座傳播佛教教義的宣講堂,出現(xiàn)五老四少首倡修廟,楞嚴寺應運而生,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馳名關內(nèi)外。
楞嚴寺殿宇建筑雄偉壯觀,佛像雕塑工巧細膩,藏經(jīng)多傳世之珍,繪畫有絕代之寶。鼎盛時期,和尚、居士達千人之多;平時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達官貴人接踵連袂,每逢佛事,則高僧薈萃,香煙繚繞,木魚經(jīng)聲遠傳寺外。寺院的命名是取《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中的“楞嚴”一詞。《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略稱《大佛頂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或《楞嚴經(jīng)》。唐天竺沙門般刺密帝譯,十卷。經(jīng)中闡述心性本體,文義皆妙。《佛學大辭典》載:“無法不備,無機不攝,學佛之要門也”。由此可見,此寺命名“楞嚴”是有其深遠意義的。凡是專修禪定的寺院便可以稱作禪寺,所以此寺全名叫做“楞嚴禪寺”。
1997年,經(jīng)省文化廳批準,在楞嚴禪寺保護范圍內(nèi)建立楞嚴寶塔竣工,共9層,塔高61.8米,建筑風格新穎、獨特。2011年對山門進行修繕。
1979年遼寧省革命委員會(遼革發(fā)[1979]215號)公布其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發(fā)[1993]8號)公布的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為:即圍墻內(nèi)及圍墻南76.5米至楞嚴寺公園南墻,西33米至公園西墻,北20米至新興大街北側,向東10米以內(nèi)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外,東100米為Ⅲ類建設控制地帶,西至新華路西側路邊石為Ⅱ類建設控制地帶。
地址:營口市站前區(qū)新興大街西16號
類型:寺廟
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開放時間:
8:00-18:00
門票信息:
門市價:10.0元
信息來源:市文體新廣局
惠安社區(qū):惠安社區(qū)…… 惠安社區(qū)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