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觀位于嶗山東麓招風嶺前,在華嚴寺西2.5公里,海拔600多米,為嶗山廟宇居地最高者。廟分兩院,東院建玉皇殿,西院建三清殿,共有房舍32間,院庭寬闊,竹松清深,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80平方米。
山門外的峭壁上有清宣統二年(1910年)題刻“明道觀”3字,山門外有道光年間立廟產碑一通。觀內藏有木板《金剛經》、《道德經》、《功課經》各1部,明宣德年間鑄造的香爐2只,道光年間即墨文人題寫的六扇屏。清光緒年間是該觀鼎盛時期,有道士18人,房屋32間,土地160畝。1939年該觀被日軍燒毀,后逐步修復。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僅有道士5人。195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曾撥款修繕!0”中,該觀之塑像、經卷、字畫等全被破壞無遺,房屋由嶗山林場使用。
該觀四周青山環(huán)繞,地勢崇高,下有高臺,巨松周匝,后有三真、天然兩洞,均為道教名勝,洞下有一清泉,清澈見底,四季不涸,西有“掛日峰”、東有“觀日峰”,環(huán)境清幽,風景雅致。
整個道觀原來是一個方形院落,東西30米,南北25米,正殿3間,左配殿6間,右配殿3間;東西廂房各4間,現在部分已坍塌,東面3間僅?蚣埽髅3間僅存房基。院內北側還有一張石桌,是古時遺留下來的。
觀院外面有3株銀杏樹,樹高都在20米以上,最高的近30米,胸徑都有1米左右,樹齡都超過1000年。據專家分析,這些古樹大約植于唐代后期,推算起來,與孫曇奉旨來嶗山采藥煉丹有關。至于是不是孫曇親手栽植,有待進一步考證。
據《嶗山地名志》記載,遠在唐朝天寶二年,這里就有過“建筑物”,但肯定不是真正的道觀,而是孫曇在嶗山采藥煉丹的山房,實際為一座草堂。在明道觀西南澗水的東側有一方大石,刻有“敕孫曇采仙藥山房”8個大字和觀音菩薩像,旁邊鐫有“天寶二年敕采藥孫曇”等字。由此處向西30米處有一塊巨石,刻有一篇60余字的碑文,記載孫曇來嶗山采藥,因年代久遠,刻石被風化剝蝕,文字已經難以全部辨認了,所能依稀辨識的只有“大唐天寶二年三月初六日奉敕采仙藥孫曇以俟來命”字樣。
這些刻石是孫曇的弟子們后來鐫刻的,足以證明早在1200多年前,這里便有來嶗山采藥煉丹的方士居住過。
現存的道觀建筑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白云洞道士田白云的傳人宋天成來這里創(chuàng)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