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扈山
元扈山,位于洛南縣城西北22千米處的眉底鄉(xiāng)南境,地傍洛水南岸,北與陽虛山對峙,巍峨秀麗!霸桫P圖”、“陽虛鳥跡”被列為《洛南八景》之中。據(jù)《雍勝略》記載,“倉頡造書于此”。倉頡,也作蒼頡,陜西白水縣史官鎮(zhèn)人,相傳是五帝之一黃帝的左史,是我國古代創(chuàng)造文字的代表人物。他的造字在
距今5000年之前的五帝時代,屬我國“四圣”之一。
《帝王世紀》載有:“黃帝史官倉頡,取象鳥跡,始創(chuàng)文字”。據(jù)《白水文物》援引《河圖玉版》記載:“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于玄扈(亦稱元扈)、洛訥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直隸商州總志》載:“陽虛山石室二十八字,系倉頡遺筆”。秦相李斯只識8宇,其余20字皆不能識!盾髯印そ獗巍吩疲骸昂脮弑娨,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可見,我國文字始于倉頡,倉頡造字在陜西華山之陽虛山下,洛水之濱。倉頡將他最初造的28個字雕刻于陽虛山崖之上,雖經(jīng)寒暑代遷,星移物換,其跡猶存。由于歷代過往-、社會名流紛沓觀至拓印,以示風雅,對當?shù)匕傩镇}擾甚大,他們便趁雷電之機,架柴火焚,澆水而毀,致使字頹石裂,若隱若現(xiàn),不便辯識。所幸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知縣王森文從民間征得拓印真本,請石匠鑿碑,豎立于陽虛山下的許家廟村。碑高1.6米,寬0.65米,正面題額為:"龜鳳呈瑞”,下大書“倉頡授書處”;背面題為:“陽虛鳥跡”,下書二十八字。倉頡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白水縣史官鎮(zhèn)北與橋山黃帝陵遙遙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