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勇祠(俗稱吳王廟),位于富池口老街中段。三國吳黃武元年,東吳大將甘寧作戰(zhàn)身亡,為紀(jì)其功,故廟食于此。然對(duì)其崇敬之高,祭享之盛莫過于宋朝。宋得天下后,追尋前代忠臣義士,對(duì)甘寧豐典厚禮。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趙匡胤賜為褒國公;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神宗皇帝賜為褒國武吳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徽宗皇帝以王廟命為昭勇祠;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又賜甘寧為武惠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高宗皇帝又賜以武惠昭毅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高宗皇帝又賜以昭毅武惠吳顯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高宗皇帝再賜以昭毅武惠遺愛吳顯王。
昭勇祠面向長江中之黃龍洲卷雪樓;近門建花臺(tái)與祠殿相對(duì)。神祠有前殿、后殿、兩廂及旌教祠,并設(shè)酒務(wù)所與酒官廨,是“江上之最大神祠”。前殿供祀甘寧像、甘寧夫人順佑夫人及二子紹威侯、紹吳侯和女兒柔懿夫人像。后殿復(fù)有甘寧與夫人偶坐塑雕,兩廂祀有其他神像。
其時(shí),往昭勇祠祝祭者,夜以繼日。尤其是每年農(nóng)歷的三月三日,人們運(yùn)用拋彩球、跑竹馬、舞蚌殼、踩高蹺等民間文藝形式,舞于甘寧墓臺(tái)和神祠殿堂,從早至晚,盛況不減,謁祭昭勇祠者不僅本地男女老少人等,而且鄰近州縣人士亦為踴躍,特別是江中來往舟楫上的平民宦客,無不登祠致祭。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南宋大文學(xué)家陸游乘舟入蜀,去任夔州通刺,八月十三至富池口,特備以壺酒特豕,謁祭甘寧,文曰:“某去國八年,浮家萬里,徒慕古人之大節(jié),每逢天下之至窮,登覽江山,徘徊祠富有,九原孰起,孤涕無從。雖薄奠之不豐,翼英魂之來舉。”陸游贊嘆昭勇祠規(guī)模之大,祭享之盛是“江上神祠,皆不及也。”
卷雪樓、旌教祠后來被毀。新中國建立后,花臺(tái)作為公用場(chǎng)所,祠宇作學(xué)校和糧店之用,神像全部拆除。近年,當(dāng)?shù)卣八泥l(xiāng)民眾,在舊址復(fù)修昭勇祠。正殿三十八支仿古紅漆大柱高15米直聳殿頂。祠上琉璃碧瓦,翅角飛檐;祠內(nèi)神像威武,幡飄香繞,鼓馨成韻,游人如織。
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shí)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沖將軍。 少年時(shí)好游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只財(cái)物,身佩鈴鐺,衣著華麗,人稱錦帆賊。當(dāng)?shù)厝寺勨忢,即知道是甘寧出現(xiàn)。奪取船貨直到二十多歲,后停止搶劫,熟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后歷仕于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間曾射殺凌統(tǒng)之父凌操,…… 甘寧詳細(x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