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寺,位于江西省萬安縣五豐鎮(zhèn)東華山,從萬安縣城東門出發(fā),經龍溪、富坑口來到蕉源水庫,由水庫大壩沿山間長約5公里簡易公路蜿蜒登山而上,這就是有名的東華山,山上有一古剎,名為東華寺。
說起東華寺,先要介紹東華山。東華山座落在萬安縣五豐鎮(zhèn),枧頭鎮(zhèn)的西南邊,五豐鎮(zhèn)龍王潭上方,離縣城二十公里,海拔五百六十二.二米,面積三十多平方公里。雖然海拔不高,面積也不大,但卻有著悠久歷史,充滿了神話色彩。據(jù)《萬安縣志》記載:“道教在萬安,始于三國,由丹陽人葛仙翁攜子弟傳入,并在仙坊嶺煉丹。后其兒子葛洪亦好道術,云游至仙坊嶺,至今尚有丹灶、丹池故址,相傳舊時有天燈,現(xiàn)則時和,紫殿繞堂,則神人降,后人即于其地立觀,名玉華山,山南有雷壇,禱之輒應。”這葛洪(二八四年至三0年)是東晉道教理論家、道學家、煉丹術家,其子葛玄亦善神仙保養(yǎng)之法。他們騎馬來到東華山煉丹,至今留有馬蹄印、煉丹池、香燭洞、煉丹灶等奇異景觀。煉丹池附近還有一條石船、一張八仙桌和八條石凳,據(jù)說是八仙所有。一天蕉源洞的妖王興風作浪,偷靈丹妙藥,被一位獵人用鳥槍擊斃,小妖們制了一副石棺材用來安葬妖王。突然一道閃電,一聲霹靂,將石棺材劈成兩截,妖王便變成了烏龜。至今東華山還有一付被雷擊成兩截的石棺材和形象逼真的烏龜石。
這樣一個“靈異”之地,被臨濟宗的禪師弟子看中,傳入佛教,創(chuàng)建東華寺。臨濟宗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屬南宗的南岳一系,為唐義玄法師所創(chuàng),因他住在鐃州滹沱河畔的臨濟院,故名為臨濟宗,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后傳自北宋楚圓(九八六年至一○三九年)門下,又分為楊岐、黃龍兩派,距今也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據(jù)《萬安縣志》記載,東華寺“創(chuàng)于元末”,至少有六百年以上,尤其是大清乾隆二十年間(一七五五年)更為盛興,和尚最多時達九十九人,F(xiàn)在東華山立有臨濟堂、東華古塔,古塔上嵌有云巖、無礙、隱修、現(xiàn)志老禪師之墓碑,并刻有一首詩:“云游不染塵,影卻在西村。借問何處去,云深那里尋。”
東華古塔旁便是大雄寶殿、地藏殿、真君堂、觀音堂、聞經堂、聽法堂、齋堂等。殿堂內塑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地藏、文殊、普賢菩薩,兩邊的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墻壁上還貼有伽藍、韋馱畫像。殿堂內外的楹聯(lián)分別是:
菩薩慈悲要智慧就有智慧;眾生虔誠求福德便有福德。
佛應西天光照大千世界;法流東渡普救億萬生靈。
東土慈航請佛住世常轉0渡眾生,華山駐錫愿僧參悟久住正法悟圣道。
站在寺院,四下眺望,千山萬壑,盡收眼底。東邊是渺渺茫茫的蕉源水庫,庫中漁船來往穿梭,湖光山色倒映成趣。南邊是蒼松翠柏,花團錦簇,翠竹生輝,茫茫-中竟有面積四百平方米的仙水池,光若明鏡,清澈見底。西邊是縣城全景,一覽無余,千里贛江穿越而過,蜿蜒曲折,飄忽而去。北邊則是懸崖峭壁,層巒迭嶂,奇峰怪石,錯落有致,遠遠望去便是蒼茫大山,無邊無際。尤其是晴天的云蒸霞蔚,雨天的山色空蒙,春天的百花爭艷,冬天的旖旎雪景,更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古代詩人胡樞贊揚它為:“屹立云漢天為籠,縹緲扶桑墻頃紅!
東華寺由于歷史悠久,地勢峻險,風光秀麗,景色優(yōu)美,常有游客云集于此,特別是廟會期間更為熱鬧。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一日,萬安縣人民政府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以后,這塊超凡脫俗的幽靜圣地,更吸引了四方僧人和大批游人游覽觀光。
注:以上文章引自343800萬安論壇,略有更新。
周六特意登上東華山,重覽東華寺。山頂面積窄小,寺廟建于蛋丸之平地,四周竹木茂盛,取景挪移范圍小,加之索尼P71歷經數(shù)年,廉頗老矣,實不宜拍廣角風景。以下幾張拙劣照片怎能解異鄉(xiāng)游子濃烈思鄉(xiāng)之渴。
五豐鎮(zhèn):萬安縣五豐鎮(zhèn)地處贛江西岸,現(xiàn)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qū)居委會;國土面積227.13平方公里、鎮(zhèn)區(qū)面積4.54平方公里;總人口2.4萬4828戶。屬于江西省百強中心鎮(zhèn)和吉安市擴權強鎮(zhèn)試點鎮(zhèn),吉安市小城鎮(zhèn)建設重點示范鎮(zhèn),吉安市生態(tài)優(yōu)美鄉(xiāng)鎮(zhèn),財政總收入連續(xù)5年列入吉安市30強鄉(xiāng)鎮(zhèn),多次被評為吉安市文明單位,江西省優(yōu)秀鄉(xiāng)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2012年被列入全國人口計劃生育…… 五豐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