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自古以來就是佛教勝地,自東晉支遁(314年-366年)來此開山,歷有名僧高士就隱超然世外。山上有翠巖寺,始建于晉代。尚留下遺跡的寺廟遺址,資料顯示與天池山寂鑒寺同時代建造,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自元代以來,許多高僧大德曾經(jīng)在此設(shè)立道場。元代有師梵、明代有麓亭、雪良、憨山、中孚、咸然、巢松等等。清代更有汰如、蒼雪在此道經(jīng)說法,輪流主講《華嚴疏鈔》,一歲兩期,名公巨卿,詩人墨客,無不皆來于此。
翠巖寺為佛教禪宗臨濟正宗的道場,F(xiàn)有臨濟正崇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代中興和尚的塔林,這些禪師塔造型莊嚴秀美,各不相同,有極高的藝術(shù)、建筑、文化價值,花山翠巖寺現(xiàn)存的禪師塔林比較完整,并具有代表性,在國內(nèi)亦是罕見的。
翠巖寺原有建筑與當(dāng)今寂鑒寺相同,石柱、石屋、石鼎,均采自本山。大殿更建造于南宋,獨特建筑,屈指可數(shù)。然而,可惜在文革期間全部被毀,現(xiàn)在僅存的石柱幾根,古井一口。蒼蒼涼涼,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清代,是翠巖寺最為鼎盛時期。順治年間,翠巖寺住持僧鑒作為一代高僧,通曉詩畫,精于佛法,聲名遠播。其弟子敏膺,曾住持白鶴寺、南翔寺,經(jīng)營院事,做事不遺余力,名聲播傳遐邇,曾為皇家主持隆恩法席。
翠巖寺旁通往天池山的御道上,有一座天梯般的石級,號稱“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取自佛經(jīng)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參見佛”之說,康熙二十八年(公園1689年),康熙皇帝欲駕幸花山登蓮花峰,蘇州府臺接旨急告翠巖寺方丈曉青,要辟捷徑登山通道。寺內(nèi)連夜由和尚百人,在整塊崖石上鑿出五十三個臺階。登石梯時,會發(fā)出叮咚音響,成為花山一大景觀。次日,康熙帝舍舟坐轎,來到花山,與翠巖寺主持曉青和尚問答筆和,詩詞酬唱,優(yōu)渥極寵,賜:"翠巖寺"額,以“高云”賜禪師曉青,以“香域”賜敏膺?滴踹以《香域賜華山敏膺》為題作詩云:“香焚沉水圣皇前,感得宸毫寵賁宣。價重一銖因慧力,堅持五分在心燃。栴檀馥郁鳴威鳳,蘭麝氤氳降洞仙。信手拈將供釋座,愿祈圣壽萬斯年!笨滴醯墼髟娏蠲翕吆,他便寫了《恭和御制詩二十首》,其中有“一朝恩寵遇,萬古盛名侵”之句。之后,康熙帝對翠巖寺極有好感,命將寶鼎瓶盒等御賜之物永留寺中。一時花山名聲大振。至今寺遺跡旁還立有康熙、乾隆詠花山的石碑兩塊,彌足珍貴。
景區(qū)地址: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qū)豐橋街道花山路西南側(cè)
乘車線路:蘇州市內(nèi)乘333路龍池專線公交在龍池花山景區(qū)站下車可達。